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22月读书笔记:有“意见”才是好阅读

(2012-08-04 23:36:03)
分类: 吾儿闹闹
http://s4/middle/4b39f937tc67348503062&690





最初带着孩子一起读书,常常有“一个巴掌拍不响”的感觉。尤其是从认知类转为故事的时候,有时一腔的热情,被他一个转身就“无情”地抹杀了。非常幸运的是,我和闹哥一起坚持了下来。从第一次亲子阅读,我就努力寻找着交流的契机,努力把他“拉进来”,用各种方法寻求他的反馈。

随着月龄的增长,自然是可以得到的反馈越来越多,可以使用的方法也越来越多。画面内涵丰富的图画书,除了讲故事,还是玩I Spy,在画面上寻找各种各样的惊喜;讲述了多次的故事,就可以适时地停下来问简单的问题;富有韵律感的语句,我知道他都默默背诵下来了,就故意说了上句,等他接着说下句,两人共同读完一个故事或一首歌谣。等等。然而我真正等待的那个惊喜,直到近几天才出现。

这个惊喜就是:闹哥对正在读的书,越来越多地有了自己的“意见”,而且那些意见,不是任何人事先灌输的,完全是来自于他自己。这些“意见”的表达也越来越明确。这才是我想要的“两个巴掌”的效果,并且,也真的让阅读的过程更加妙趣横生。

毛毛虫童书馆的《小蝌蚪找妈妈》,清新生动的水墨画,没有一个字累赘的明快优美的语言,我非常喜欢,闹哥也喜欢。第一页的情节是:“池塘里,长水草,青蛙妈妈生了小宝宝。”读到这里,闹哥的“意见”就来了:“不是小宝宝,是生了小蝌蚪!”这是第一次他对书里说的话提出“质疑”。我只好试着解释:“刚生出来的是小蛋蛋,所以叫小宝宝,后来才变成蝌蚪的。”但他似乎不很信服,也许在他心里,只有人类的小宝宝才是小宝宝吧。

第二次的“质疑”是“汽车嘟嘟嘟”系列里《来!大家一起修马路》,讲到天黑了,“施工现场一个人也没有”。可是闹哥不满地说“有人!有两个叔叔!”的确,画面上,工地范围内是没有人,可马路边却有两个路过的人呢。这一次的意见⋯⋯算是有点道理吧。

巴巴爸爸的故事里,画面非常丰富,闹哥的意见也最踊跃。事实上这套书的故事和图画对于闹哥来说稍微复杂了点,本来没想给他讲,可是他对巴巴变太有好感了。每当遇到这样的“超龄书”,我都只好忠于文本尽量用生动的语调读出来,图画上也不做过多解释,只是每一页留出很多的时间让他慢慢浏览和发现。就这样,很多“问题”和“意见”就被发现出来了。
《巴巴爸爸搬大树》里,大家在山坡上摘蓝莓。孩子们发现一个角落里蓝莓长得很好,可是隔着一条河,于是就想要搭一座桥,这时候巴巴爸爸出来说“太危险了”。正纠结着呢,闹哥指着河这边的一大片蓝莓说:“这边也很好!不过去!”每当讲到这里,他总把类似的话说几次,拼凑在一起我才明白,他的意思是:这边已经有这么多好的蓝莓了,干吗还费劲搭桥过去呢?仔细想想,里面似乎蕴含着他内心深处的小哲学呢。

《巴巴爸爸建房子》里,讲到有拆迁队来拆巴巴家的房子了。闹哥指了指画面上有些狰狞的机器,大喊:“巴巴变!别害怕!我帮你们!”(也不知道怎么帮)还说:“巴巴伯好害怕!”其实这页上根本没有特别画巴巴伯怎么样,也不知道他怎么知道巴巴伯好害怕的。翻到下一页,房子已经被拆掉了,闹哥又喊:“啊!好失望!我好失望!”——这还是我头一次听他说失望这个词呢,既不知道他从哪里学来的,也不知道他是否理解这词的意思。由于我们读书的时候很少刻意把主观情绪添加进去营造什么气氛,所以他这些强烈的反应都让我非常吃惊。

虽然只是一个开始,但却是让我非常欣喜的好开始。

近一个月以来闹哥最喜欢的书如下:

汽车嘟嘟嘟系列(全套5本)
巴巴爸爸经典系列(搬大树,马戏团,建房子)
小蝌蚪找妈妈(毛毛虫童书馆)
好乖乖(歌谣,毛毛虫童书馆)
消防车吉普达(儿童之友)
Trucks (外版翻翻书)
My color book(外版翻翻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2个月小记录
后一篇:夏的余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