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5年7月,中国A股市场,由于种种内因与外因相结合,引发了赫世惊魂的大幕,顷刻间,中国股市大崩盘,金融市场危在旦夕!起因就是高杠杆之后的去杠杆。看来杠杆这个东西的风险,是瞩目惊心,危机四伏。所以之后的长期削弱杠杆,就成为政策的必然之势。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可能还在高层脑子中铭彻心骨。
崩盘带来的杠杆猝死,既无量,也无头绪,仓促之间,救市之路开始。“王的女人”随之诞生。想一想,那个惊鸿时刻,不这样也是没有办法的,光靠天真地拉升大盘指标股,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拉蓝筹也无用。现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以至于国家队丢进去1.5万亿真金白银,限)制了股指期货做空,呼吁各路资金,各路人马增持股票,禁止、延期出售股票,甚至推出了“熔断”,换掉当事人,方才挽回了崩盘的命运,没有带来更可怕的系统风险。
有今天的形势,确实要感谢后期的措施及时得力,当然代价也是高昂的,教训呢?这个尚不知伤疼,也或许很多人遗忘了当时的危局与惧怕。后遗症所波及的疼会持续到相当久远,但是我们是否认识到这一点了呢?当前离2015年7月,仅只不过过去了一年半的时间,但是我们的新股IPO又发行了多少呢?各路人马为救市扔进去了多少钱,需要在之后的岁月陆续退出去,这个可有想过?看二金公司,都可以清楚,时而都有相当数量的减持。当然不减持也是不可能的,本不该在那个时刻买进去的那些庞大资本,为任务而投入,为大局而投入,当任务的压力不再明显强烈的时候,自然会选择退出,最好是悄无声息的退出,民间资本、保险资本、上市公司资本等,显然想到的也是一样。退出是主流,再挽留也是白搭。这就是当前的市场恐惧源。恐惧一直存在,一直持续,什么时候结束,新生?都需要你等待、再等待,因为巨亏的投资者的伤没有减退,只可能更多的加深。
成交量的一再萎缩,市场信心一再不足,都是由于这个疼存在的缘故。如今的多层面,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争论IPO发行的常态化是否应该,其实投资者的这个疼,是无人考虑的,也许这就是当下的最大悲哀!去杠杆结束了吗?没有,各行业的去杠杆都要坚决地继续,因为杠杆的疼发生了一次,就决不能再有第二次,这就是为什么保险资金的高杠杆入股上市公司被呵斥,高杠杆资金收购公司万家文化被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