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鳄鱼期盼--马拉河之渡

(2011-05-05 21:23:00)
标签:

马塞马拉

马拉河之渡

迁徙

鳄鱼

塞伦盖蒂

非洲

肯尼亚

坦桑尼亚

股票

分类: 股市天下

探秘非洲大草原震撼视觉的动物大迁徙

 

  在世界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马赛马拉,每年都会上演世界上最壮观的自然奇观,那就是举世闻名的动物大迁徙。

 

    从7月到10月,百万头的角马,数十万计的斑马、羚羊、上千万只火烈鸟,组成声势浩大的队伍,从南面的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保护区前往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它们逃过沼泽地带的大鳄鱼、逃过深深隐蔽在草丛中的凶猛的狮子和花豹,前仆后继,横河跨境,进入北方的新天地。

 

  

 

   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

 

 

  东非最大最神秘的游牧民族,马赛部落是一个非常独立的民族,仍然崇尚传统的价值观,将宗教仪式作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马赛部落的中心地带——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被广泛认为是非洲最好的野生动物保护区。玛拉由200平方英里开阔的平原,林地和河岸森林组成,数不胜数,这里生活着数不胜数,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一望无垠的绿草地上散布着成群的斑马、长颈鹿、羚羊和转角牛羚。洋槐树林中充满了鸟类和猴群。大象和非洲水牛在宽广的沼泽地里打着滚,河马和鳄鱼在河中游弋。

 

 

  每年玛拉都要上演世界上最壮观的自然盛景,那就是羚羊大迁徙。从7月至10月,南面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进入干季,干枯的水草无力支撑众多的草食动物。而北部雨水和孕育生机新鲜青草对动物们形成巨大的诱惑,超过130万头的羚羊,集合成一个巨大的羚羊群。它们通过边境蜂拥迁入玛拉,以排山倒海之势形成一个壮观的入场式,铺天盖地,覆盖了两侧的地平线。于此同时,15万头斑马和35万头瞪羚,也遵循着生命的本能,横过坦桑尼亚和肯尼亚国境,经过马拉河,到达北面的马塞马拉草原,来追寻丰美的水草。

 

  马拉河之渡

 

  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就在肯尼亚境内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上演的“ 马拉河之渡”。

  

 

  迁徙中,动物们会先在马拉河一带聚集,等待所有眷属和群族集齐,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呼唤,才决定前进草原的时间。迁徙的过程中,动物们都习惯在河的缺口等候,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种群到达,狭窄的马拉河河口,已不可能完全容纳它们,而后到的动物们看到有动物前进,以为有空间让它们栖息,也会蠢蠢欲动的向前推拥,站不稳脚的幼小、年老或生病的便会相继倒进河中,被后来者践踏。

 

    在河中,已有一大群等了一整年如狼似虎的鳄鱼,虎视眈眈望着那些被推拥向前、快经过河口的动物们,等待享用一顿美餐。只要跨过这唯一通往马赛马拉的马拉河河口,就能享受美味的青草,所以它们硬着头皮,踏着正在挣扎或已死去同伴的身体,急速快步冲过去,期望能避过种种危险。

 

  

 

  缤纷多彩的迁徙趣闻

 

 

  角马和斑马的浩浩队伍,是百万迁徙大军的主角。有趣的是这两种动物间的感情甚笃,总是共同行动,同进同退,如同盟军。原来它们之间要“互补”。这两种动物的共同特点是防卫能力差,面对劲敌的惟一办法就是奔跑。他们速度很快,在大迁徙中通常要长驱1000公里左右。但它们又各有天生的缺陷:斑马的视力好,但鼻子不好使,只能发现远方的敌情,而对于埋伏在附近草丛及灌木中的天敌却浑然不觉;角马则恰好相反,眼睛不好使,鼻子却格外灵敏,能预警附近埋伏之敌。于是双方就很默契地成为草原上的一对天然朋友,一个管远处,一个管近处,配合得恰到好处。

 

 

  身材瘦小的羚羊是大迁徙中的“弱势群体”,它们只能靠灵敏的听觉和视觉,一发现什么异常情况就狂奔,速度快得惊人。羚羊通常的活动群体是几十只到百余只,但公、母分离结帮,通常一支羚羊群中只有一只公羚领衔,它长着角。这只公羚是通过和其他公羚拼死搏斗后的胜利者,同时它要随时准备迎接新的挑战者。据说只有羚羊有这种习性,别的动物都是雌雄混杂。一般说在见到母羚群时,那些“光棍汉”就推举它们之中的一个骁勇善战者和“娘子军”中的公羚决斗,打胜了就继承“王位”、嫔妃满堂,打败了就自动出局,继续磨练本领,养精蓄锐以利再战。

 

感言:

    这种场景有些象中国股市,特别是A股市场,在人人都感觉水草将尽的时候,都要向北大迁徙,越过马拉河,在大军"马拉河之渡"时,你是代表等待一年之久的鳄鱼?还是即将渡河的草食动物?你是草食动物中的角马,还是斑马?是嗅觉灵敏的羚羊,还是身高显著的长颈鹿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