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工商银行作为市值最大的银行股,早盘发力上攻,开盘于5.81元,开盘价即是最低价,主力高举高打,并带动其它银行股整体启动,至9:54分报6.19元,涨幅6.72%,成交金额16.7亿元,换手率3.01%,收盘涨停,成交85亿元,换手接近15%,中国银行,全天成交35亿元,换手11%,上涨7.54%,显示大资金介入积极。怎样理解这种行为值得深思。
1,
美国"次级债"市场危机愈演愈烈
最近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支持债券市场危机愈演愈烈,使全球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在信贷市场“栽”了跟头。在境外上市的中资银行也被猜测可能因此蒙受损失。高盛发布的研究报告称,中资银行特别是在境外上市的中资银行,在利用上市募集资金进行境外投资时,可能涉足美国次级债,中行就持有大量美元证券投资组合。这些潜在损失预计会对相关中资银行产生财务影响。
中行表示,对美国次级债的投资不到中行外汇投资总额的1%,而且已作拨备,拨备金额微不足道。中行正在积极测算相关投资涉及美国信贷市场风险所形成的损失,但不会影响中行利润。
工行也强调,外汇投资损益一向对工行营业收入影响不大,涉及美国次级债的投资更是微不足道,也不会对工行利润产生影响.
实际上这两个银行都参与了次级债,也出现了损失都是肯定的,为避免中资银行信誉受损,引发银行股价大跌,所以用实际行动拉升银行股价.
2,备战股指数期货
工商银行作为市场中第一权重股,将对后市股指期货产生较大影响,可能成为众多机构备战股指期货的战略建仓对象。
3,银行股业绩全面大增,估值过低,机构准备大炒银行股.
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银行股大资金正在建仓,后市将有大戏表演,所以投资银行股丰收在望,风险最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