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随谈:.关于养老的思考和建议
我是个87岁的老太,原来是个工科生,62岁退休。我老伴和我同岁,也是工科生,退休后还被返聘一段时间。今天刚好有一件事很有意思,使我决定写这篇博文。老伴在他们单位给退休老同志办的电脑班学习,他学习努力,作业认真,年底班上评奖给了他150元。我们俩都很高兴,大家想,对于八十几岁的人,会很看重这个数目的钱吗,当然不是。是因为学习有兴趣,有收获,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得到了证实等等。
这件事也引起我这个写博的人的思考。我前面曾写过一篇博文,大意是说人生三个阶段:少年儿童阶段成长学习,成年阶段成家立业传宗接代,那老年阶段是干什么呀?难道就是等死吗?一般对于老人都是提“养老”,就是“养”。其实人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养。不应该对老人只想到“养”,只提“养老”是没有看到老一代对社会的重要性。
当然提“养老”也是善意的,因为老人年老体衰,不挣钱,容易被忽视。但是只提“养老”实际上是忽视了老人的真正宝贵处。我认为老年人的真正宝贵处在于传递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可是怎样才能使老年人起到很好地传递优秀文化的作用呢,不是只“养”好就行了,要做到:1.使老一代对文化遗产有正确的理性认识,2.使老一代能接触接受新时代文化特点,3.建立老一代和新一代交融的条件。
所以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只是建立养老院,认为保证老人有好的生活条件就够了。这是远远不够的。老人应该在时间充裕时更能回忆思考中华文化的内容和特点。我建议我们应该建立“老年学习进修研究院”在这里老人不是只被“养”,而是要学习、研究、相互探讨、写作交流等等而且不应只考虑吃住医疗等条件,而是要有现代化的学习条件手机、电脑、网络,适合老年人的学习的输入输出的交流渠道。当然不能像对年轻人那样考试监督,但是要提供方便的学习条件,使老年人满足学习的兴趣,也要能发挥高水平老年人的作用。
具体建议:1.可以找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养老院进行试点,其实困难并不是很大,首先是认识和改名。
2. 建立听课条件:建网上听课的教室。教材可以联系采用桑榆金辉老年大学的教材,也可以自己根据本地条件,编写。
3. 认真研究教学制度,决不能照搬一般学校的制度,要使老人喜欢在这里学习,这里学习制度适合自己年龄身体特点,找到快乐的学友,自己的学习进步受到注意和表扬,高水平的成绩会得到宣扬。
4. 可以是走读和住校两种制度。(住校生当然就和从前住养老院一样)要给走读生提供来去午休的方便和与其家幼(相当于幼儿园的家长)有很好的商量沟通的渠道。
我希望关心老年人的有关人员阅读和思考我的建议,如果觉得有道理,请转发给有关部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