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随译:译自俄语网站“破解你的记忆:如何用五个步骤永远记住任何信息”
(2021-06-16 06:57:01).老太随译: 译自俄语网站“破解你的记忆:如何用五个步骤永远记住任何信息”
老太译前话:我有个小友明睿,我曾经向他宣传过(其实我向好多朋友都宣传过),学习分4个阶段学、修、融、悟。学:就是搞明白,修:就是记住,融:就是和自己已有的知识作联系,悟:就是因此受启发产生自己的想法。其实修和融是紧密联系着的,你越能和已有的知识联系,你记得越牢,应用得就越灵活。而悟是很有趣的,我从前在苏留学时,一位教授在讲课时说,孩子们我真羡慕你们,你们没准犯个错,受到启发就发明个什么出来。他鼓励我们思考、联想,“悟”。
孩子们,阅读这篇译文,稍微费点事儿,实践一下,记住你们的所学吧,会有用处的。
译文
人类的大脑是一台完美的计算机,超过了人类制造的所有设备。但是神经元的工作不像计算机算法,它们善于遗忘.
Geekbrains写道,大脑本身经常清除不必要的信息,同时可能就“删除”实际上重要的信息。但有一种狡猾的方法,不仅可以阻止忘记所需信息的过程,而且可以将任何数据移动到长期(甚至是永久的)记忆中。
重要的是要记住:信息引起的情绪越多,负责记忆的神经连接就越活跃。不需要任何努力。
但有些枯燥乏味的东西很难记住。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可以通过磨牙念背来帮助,但这很费力,而且这样学习的东西在短短几天内就会从记忆中消失。
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豪斯试图找出记忆是如何工作的,如果它不依附于情感的话。以及如何长时间不费吹灰之力地记住枯燥但重要的信息。他意识到所有人的记忆力都以类似的方式工作,其体积大致相同。
为了使情感感知不妨碍实验,艾宾豪斯和他的“实验对象”记住了毫无意义和不相关的音节。例如,“ban,ge,pir,sif,az,to,dav,fi,mer,has”。在研究了这些毫无意义的音节一小时后,大约60%的信息留在了记忆中。一周后,90-95%的数据被遗忘。
然而,在进一步的实验中,人们发现,通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重复,可以记住绝对没有意义的信息。不是几天,而是几乎永远。
这位科学家注意到重复会改变遗忘的机制.每一次重复都会减慢忘记的速度。忘记几乎可以停止。也就是说,在无限长的时间内记住高达95%的信息。实际上几乎是永远记住。
信息重复图表:
•第一次,学习后立即进行;
•第二次-第一次后10-15分钟;
•第三次——第二次之后10小时;
•第四次,第三次24小时后;
•第五次-第四次后3-5天。
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分别在两周和两个月后增加第六次和第七次重复,这样你就永远不会忘记你学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