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休闲了六天,第二周到了游览承德的重头戏部分。外八庙和避暑山庄。外八庙是承德避暑山庄的所属部分,都是为清代帝王避暑时处理政务所建,现在保存完好的代表外八庙的基本是须弥福寿之庙和普陀宗乘之庙。两个庙距离不远,景区为了游览秩序,为游客准备了景区小公交,游览完须弥福寿之庙上车,给送到普陀宗乘之庙。避免了这一段路的拥挤。两个庙是联票。
须弥福寿之庙,又称“班禅行宫”,位于避暑山庄北面,普陀宗乘之庙的东面,是清代乾隆皇帝为迎接西藏六世班禅入觐朝贺乾隆帝七旬庆典而仿照班禅居所扎什伦布寺形制兴建。须弥福寿之庙是外八庙中最后修建的一座,该庙的建筑风格上既具有藏族建筑的雄伟外形,又有汉族建筑的装饰手法,是一座汉藏结合的典型建筑,但是和其他的汉藏结合式建筑相比,又有其自己的特点,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普陀宗乘之庙位于承德避暑山庄北部,占地22万平方米,为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宏大者。建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是乾隆为了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他母亲皇太后80寿辰而建的。基本是藏传佛教的建筑风格。坐北朝南,山门内是碑阁,北是五塔门,高十余米,有拱门三个,上建红、黄、黑、白、绿五座喇嘛塔。门北是琉璃牌坊。全庙布局、气势仿照拉萨的布达拉宫,俗称"小布达拉宫"。它也是汉藏建筑世术交融的典范。凡是到承德游览避暑山庄的,必然要看看这个小布达拉宫,体验一下藏族风格寺庙的感受。
称为:班禅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