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星酒店”贴着“高校异化”商标

(2012-03-16 11:51:45)
标签:

云南农业大学

五星酒店

bot模式

校企合作

高校异化

教育

分类: 时事内参
    继今年2月“昆明理工大学建盖五星级酒店”报道引起社会争论后,近日又有媒体曝出“云南农业大学校内豪华酒店惹争议”。3月14日,记者到云南农业大学对校方进行采访,校方否认是五星酒店,并表示,这是该校采取BOT模式引进企业全额投资建设的教学培训综合楼,是校企合作模式的“大胆创新”。(3月15日《中国新闻网》)
    这究竟是一副怎样“神奇”的场景:校方言之凿凿称建筑物是“采取BOT模式引进企业全额投资建设的教学培训综合楼”,却跟在校学生没半毛干系,教室全无,反倒单间、标间、套房等酒店豪华设施一应俱全,还据说“平均房价1245元”;不专注于校内“天之骄子”的培养,却话语铿锵地要培训“农村干部”,还大张旗鼓地为其建楼搭舍,美其名曰在搞校企合作模式的“大胆创新”。
    而“故事”更为诡异之处则在于,校方一番“学校提供土地作为合作条件,酒店为干部学院培训提供保障,可对社会开展有偿经营服务活动,以回收投资建设成本。云南农大对酒店没有经营权和收益权,只有监督和指导的权力”的慷慨陈词,难道在“象牙塔”的一亩三分地上,高校任由企业撒欢、为所欲为,自己当甩手掌柜?“是非颠倒”的背后掩盖着怎样不可告人的秘密?
     校企之间虽然可以靠“合作模式”互惠互赢,但企业要不要建酒店是一回事,高校应不应有个“谱”是另一回事。在这两者之间,后者更是对应着教育的法纪边界与基本伦理。高校的土地资源乃教育用地,属国有无偿划拨,要改变用途也好,以地换收益也罢,均须依法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高校自身没“自我决定”的权力;高校作为学术重地和精神灵魂的沃土,本应以出产重磅的学术成果和培育超拔的人才为己任,而不该被利益遮望眼,把“培训”当成主业。
    事实上,利益对教育尤其是对高校的侵蚀,早已不是什么传闻:某高校打着学术交流旗号建起经营性的奢华酒店;某大学将校园建筑冠名“真维斯楼”换取企业捐助……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而支撑这些吊诡现实的,是更为诡秘的教育管理者心理:校内的所有,土地、教学楼、宿舍,乃至一桌一椅、一室一屋,但凡有可能带来“好处”的,无不挖空心思开发之,同时疯狂迷恋外在的光鲜亮丽和奢华堂皇。
    这一切,都折射出高校管理行为、教育理念的异化,现今的大学给人的感受是越来越公司化、世俗化——声嘶力竭叫喊着“缺金少银、投入不足”,转头却大拆大建,将高楼运动搞得如火如荼;口口声声“为学生为中心”,事到临头却丝毫不征询学生建议;口口声声“为社会树立价值标尺,看守人类的精神遗产”,可实际行为却功利主义严重,完全以自我利益为中心……
    云南农大的“五星酒店”外衣贴着“高校异化”商标,显然,这个商标本身承载了太多功利化的元素,注定会衍生出一波波分裂的判词,这与其说是高校的不幸,不如说是式微大学文化下整个教育的悲哀。而眼下看来,撕掉这一“商标”的有效方法,便是重新审视大学制度,避免大学工具性被无限扩大,在剔除掉原本不属于大学职能的同时,推进大学去行政化——这任务,注定任重而道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