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设选修“潮课”是烈焰还是虚火?

(2012-01-05 14:24:52)
标签:

高校

选课季

哈利&bull

波特与遗传学

神级选修课

教育

分类: 时事内参
    元旦前后,恰逢广东各大高校“选课季”。一门名为《哈利•波特与遗传学》的选修课悄悄在微博走红,记者了解到,这门课是中山大学医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开设的公选课,该课程被誉为“神级选修课”。(1月4日《北京晨报》)
    其实,“潮”字开路、“奇”字当头的选修课,早就在一夜之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了我国各个大学,比如,广州大学开设的“生死课”,教人写遗书、立遗嘱;西南大学的“中西比较预测学”,甚至把西方星座和东方命理好好“算”了一把……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山大学欲以《哈利•波特》为模本来研究医学、生物学,深化“哈迷”兴趣,并不值得多么大惊小怪。
    真正让人生疑和困惑的是,诸多高校开设各类稀奇古怪课程的理由,竟然不约而同归结到“国外已风靡许久”,还举例为证:如康奈尔大学的《爬树课》、森特学院的《行走的艺术》……似乎“洋”风吹过的角落无不散发着诱人的气息,不“拿来”一下就跟不上潮流,不“舶来”一回就是自己落伍。
    于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异景”便是,许多高校只看到了国外大学开设课程名称的别具一格,却忽视了人家教学过程的独具创新,比如《爬树课》,其将课堂挪到了枝繁叶茂的森林,教学生如何安全地爬上任何树,并在上面自由移动;《行走的艺术》,教师带领学生们穿越自然保留地、战场、墓地,在户外漫步而不是在教室正襟危坐……学生会打心眼里喜欢上这类课程。
    而我们的大学,更多时候,不管三七二十一,都是先急吼吼地夺人眼球再说,先一股脑上马个“创新之举”再说,甚至把这当成院校的荣誉、个人的业绩加以吹捧。至于,课程内涵的建设、教学方式的转变、讲授方法的改进、学生兴趣的捕捉,几乎都可以忽略不计——课堂上依旧会充斥着说教式的枯燥、课程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内容索然无味,难逃理论魔爪,没有吸引人听下去的魅力。难怪“选修课必逃”早就风靡高校。
    其实,深究起来,如此尴尬局面的形成,与僵化的大学体制是分不开的。一方面,我国高校依旧是为行政体制的顽固堡垒,经常行政意志凌驾于教育规律之上,围绕上级的意见行事。于是,一旦有个“石破天惊”新说,便可能为了“对上的交代”、政绩的需要,弱化教育对接市场需求、满足学生主体的功能;另一方面,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虚化,使得某些身居庙堂之高的教育者难有对学生负责的心态,反而乐于浸泡在僵死的、物质的文化酱缸里。
    各个大学开设的选修“潮课”究竟能存活多久?其到底是可以燎原的烈焰还是稍纵即逝的虚火,目前我们还无从得知。但可以想见的是,假如高校领域不“去行政化”,始终让学生培养在高校运作中趋于边缘化。假如大学体制无力激发高校教育者改进动力,而始终把灌输式、填鸭式教育认为“天经地义”。久而久之,选修“潮课”即便不会像昙花一样迅速衰败,也绝难开出惊艳撩人的花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