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联合利华“不予回应”在于“无可言说”

(2011-05-26 01:39:36)
标签:

联合利华

涨价

罚单

发改委

不予回应

日化

巨头

杂谈

分类: 时事内参

日化巨头“不予回应”在于“无可言说”
    联合利华下属的两个品牌昨起涨价,涨幅最高达10%。据业内人士透露,3月下旬,发改委曾约见联合利华等巨头,希望不要轻易涨价。在联合利华承诺暂缓涨价后,还是于5月6日收到了200万元的罚单。对于价格问题,联合利华不予回应。(5月25日《广州日报》)
    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难活,这道理,对于联合利华这样的大型跨国公司来说,大概是懂得的。可出乎所有人意料,仅仅短短数月,该企业便把曾经的铿锵承诺抛在了脑后。一声令下价格开涨了。此举和先前绵延数周、大张旗鼓地散布涨价信息简直有了天壤之别。就连回应舆论的态度也都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由原来干巴利落的高调回答,变成了如今深沉不已的“不予回应”。
    为什么不予回应?当然有“不敢”的因素。所谓“枪打出头鸟”,在该企业看来,先前大嘴巴一张过于写实的喊上几句涨价,就引来了虽不痛不痒但足以丢面子失里子的“200万罚单”。那假如不管不顾地搬出和先前散布涨价一样的缘由,类似成本上涨和流通环节压力大之类的说辞,在舆论面前高谈阔论、解疑释惑一番,难保不再招来“无妄之灾”。
    何况,人家心里还有“不甘”。犹记得上次联合利华被罚后,发表的那份字斟句酌的声明,被媒体解读为“看不出一丝认错的痕迹”。央视主持人白岩松也一针见血地指出,“真服了吗?不一定。眼前有点委屈,忍了吧,因为有长远目标。”这“长远目标”没等多久就来了,先涨了价再说。而不予回应,现在看来,也只是其“忍辱负重”的一种惯性而已。
    而事实上,企业“沉默”也真的可以化成“金”。拿日化企业来说,“涨价”之心人皆有之,宝洁也不例外。但就在联合利华被发改委开罚200万元,惩罚其多次散布涨价信息扰乱价格秩序之际,日化巨头宝洁却逃脱了政府部门的法眼,安然无恙。原因就在于,其不对“涨价发布太多言论”,这一行为被外界称之为“闷声发大财”。估计,联合利华运用了“拿来主义”。
    不仅如此,“不予回应”还似乎是一种“潜规则”,被社会各领域各部门当成危机公关方式而大加追捧。比如,某些垄断国企不由分说涨价,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于是该部门就开始“躲猫猫”;某个知名人物丑事被外界吵得沸反盈天,其也经常使用“鸵鸟政策”,一律不接受采访……而诡异的是,“一概不予回应”竟真的可以让事情风平浪静,单位和个人也大可以“逃过一劫”。估计,此番联合利华的“沉默”也是受到了所谓“国情”的浸染。
    不敢、不甘也好,沉默是金、顺应国情也罢,联合利华的“不予回应”在于“无可言说”。就是,还说什么呢,一些“历史”经验、若干“特色”国情,已让其长了记性——真正想干事、会干事的企业只要“只干不说”就能赚得“盆满钵满”,只要顺应“国情”就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至于什么消费者感受、道德、法规、商业准则,大可以“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但问题是,面对涨价带来的民生难题,面对积弊已久的“潜规则”,靠一干张着大嘴傻站在这里的百姓,就真的能讨来说法,喊来新生秩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