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道杠少年”经不起“逻辑串联”

(2011-05-04 01:04:30)
标签:

黄艺博

五道杠

少年

教育

分类: 时事内参

    长得有些“官相”,文字有些“官腔”……3日,一组关于“少先队武汉市总队长”的图片在网上突然走红,主人公名叫黄艺博,照片上的他戴着红领巾和“五道杠”队牌,神情泰然,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还有网友翻出黄艺博以前的新闻报道,并进行逻辑串联,甚至怀疑黄艺博“自始至终有人为包装和炒作”的痕迹。(5月3日《长江商报》)
    小小年纪便“官”气盎然,看“新闻联播”成瘾,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成习,这 “不寻常的一景”被众人深挖细究一番,得出结论有二:一是家长犯了病,想当官想疯了,于是将这官瘾疯狂地迁移到孩子身上;二是社会犯了病,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包装和炒作大行其道,黄艺博这“天才少年”的佳称是“有人运作”的结果。
    实话说,我不赞同这两种结论:一来,家长并不能要“龙”得“龙”,让孩子赶着趟地开发“潜能”的父母们多了去了,可收获的知名“龙种”真是有限。换句话说,孩子得是那块料才行。二来,包装是需要载体的,炒作是需要原料的。黄艺博那“发表100多篇文章”、爱读报看新闻的原料,总不会是大风刮来的吧。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生活已陷入了信任危机,习惯性的质疑深入到社会肌体的每个细胞,任何一丁点的事情都能引起全社会的一惊一乍,即便这些事情并非坏事。比如某个学校弘扬传统孝道,组织学生给长辈洗一次脚,就招来“作秀”的批判;某个遍查三代和官宦扯不上干系的年轻农家子弟升迁,也会惹来一大堆的“有罪推定”。今天,哪怕面对一个13岁的孩子,仅仅因长得太有官范儿了、荣誉得的太多、加上那么多的“官样”习惯,也被人“质疑”了。
    事实上,这种习惯性的质疑,大多数人总是惯用“双重标准”,即宽己而严人。事儿没落在自己头上,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地理论、较劲一番,事摊在自己身上时,便默默享受并乐见其成。想想看,假如这个黄艺博不是别人家的骨肉,而是自家的孩子,拥有“天赋”之才,出口成章、妙手成文,还有济世安邦之信念、气度、襟怀、理想和抱负,情况和现在又会有多大的不同?此般账本,可谓“得失寸心知”。
    其实,探讨孩子为什么是这样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孩子将来会怎样?会不会从一个天性聪慧、才智超常的“好少年”成长为一个关注民生、扶助弱势的“好青年”,进而成为国家栋梁之才?还是会沦为一个现代版的“仲永”,最终“泯然众人”?这一切,需要交给时间去作答、去梳理、去呈现。而不需要现在的说三道四、评头论足、议论纷然。
    “天才少年”经不起“逻辑串联”,面对黄艺博许多令人感到吃惊的“天性”,周围人所能做的,就是为这些“天性”提供合适的“土壤”,少一些权利膨胀、恣意妄论的质疑与批评,多一些诚心实意、至真至善的呵护与支持,让“天才少年”尽快成长为“天才青年”——这是个良心命题,也是个责任命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