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爆棚挤出“诚心”焦虑与“爱心”误读
(2010-05-05 15:35:15)
标签:
志愿者
福利院
爆棚
老人
佛山
爱心
世博会
个人意志
诚心
杂谈
|
分类:
时事内参
|
志愿者到社会福利院或敬老院做志愿服务,陪老人聊天解闷,缓解独居老人们的寂寥,本是好事。但最近,佛山市福利院的老人们却因此而烦恼不已。每到周末,有时一天要来五六批志愿者,为了接待他们,老人们都感到身心疲惫。据福利院方面介绍,到福利院来服务的志愿者,最多的时候每天有十几批。(5月4日《广州日报》)
不管怎样,都不该举起道德大棒,对这些主动放弃休息、奉献爱心的志愿者大加鞭挞,因为在一个信奉“利益哲学”的大时代背景下,在一个“爱心”远未“过剩”的社会里,舍得拿出时间和精力来奉献在公益工作上,只愿付出,不求索取,仅仅这一点就足以令我们敬仰。即便其中一些人有“作秀”的嫌疑,或者在某些行为、某些方面“走过场”,也无法掩盖志愿者群体的真实形象。
远的不说,就拿最近“真的汉子”黄福荣来讲,其身患绝症却乐善好施,作为一名志愿者,在青海玉树地震中救人捐躯感动全国,被港人称为“香港之子”,被内地赞为“真的英雄”,像他这样的连命都搭上了,你能说他在作秀么?还有上海世博会200余万的“海宝心一代”——志愿者,将在连续184天的时间里,在不同岗位为世博会精心服务、贡献力量,这能靠简单的“走过场”来完成么?
笔者以为,就福利院“爆棚”而言,掩盖在“被服务”、“走过场”等热词下面的这些具体舆论言辞,才是真正令人玩味的。这些年来,从“精神”、“使命”、“亵渎”等大词中透视下去,但凡将板子打在志愿者身上时,底下总有一种共同的情绪“焦虑”,一种对因部分志愿者的不妥举动而发生转移的“诚心”焦虑——怀疑他们奉献爱心的用意,主观认为他们个人意志与理想难以与软弱的人性匹敌,甚至还为他们穿上“利益至上”的外衣。
这其实是一种危险的过度阐释,是让质疑习惯与追问偏好占据上风的偏颇说辞。说彻底,瞄错了对象,打错了靶子。因为但凡任何事物的发展,关键是要看主流,尤其是关乎公益良心、起码表示了服务善意姿态的慈善、义举等事业,更应该不遗余力地大力提倡、弘扬。这其中,我们甚至可以容忍道德偶尔失守之下的个人失足——比如“不预约,就来服务”,“为完成任务,服务后盖章”,“拍拍照,做做样子走人”等。
回到主题上,对于福利院“爆棚”、所来志愿者甚多现象,相关部门本应作出努力,依靠适宜的调度和安排,使来者无序情况得以改观。比如将福利院或敬老院接待的时间和场次做一规范,通过广而告之的形式,让志愿者临去前做到“心中有数”;比如通过道德上引导,呼吁“爱心”与“诚心”并重,来约束服务者行为等。唯独不应怀疑志愿者的用心,甚至谴责其善举。
莎士比亚有言,“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让我们每个人怀抱爱心和诚心,将目光投向更多扎实工作而默默无闻的普通志愿者,弘扬与延展他们的善良与美德,而不再用汹涌的怀疑浪潮将这向善一幕撕裂。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