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制品行业继“三鹿奶粉事件”后又惊现“雷人”事件:4月24日,浙江金华市食品生产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动员大会通报了“晨园乳业”案件的查处情况。今年2月,有人匿名向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司举报金华市晨园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晨园乳业”)向奶粉中添加皮革蛋白粉来提高蛋白质含量的违法行为。3月5日、18日,金华市质监局配合浙江省质监局依法对晨园乳业进行执法检查,该公司多批次牛奶中被检出一种名为“皮革水解蛋白粉”的物质,这种物质为可疑致癌物。目前,企业法人代表毛建华等3人已被刑拘。(4月26日《都市快报》)
“可疑致癌物”?乍听后,我直觉后背嗖嗖发凉,去年那些喝三鹿奶粉导致的“肾结石娃娃”的悲惨情景还历历在目。时隔才半年,牛奶中竟又出现类似于三聚氰胺的皮革水解物,还升级成了“可疑致癌物”,有可能导致人得癌症,比“肾结石”有过之而无不及,想想就叫人毛骨悚然。而那些可怜的金华市乃至整个浙江省“晨园牛奶”的消费者估计此刻早已坐立不安了。
万幸的是,“晨园牛奶”的消费者知道得还不算晚,起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因喝“晨园牛奶”导致的“癌症”患者出现,从这一点看来,比三鹿奶粉事件的“先出现患者再调查”的过程进步多了。而这种进步,我们应归功于那位举报者,虽然是匿名,虽然我们不知道他是谁,但他有良心,有责任感,因了他的大义举报,当地质检部门加快了检验与调查的步伐,并及时将结果公之于众,给“晨园牛奶”的消费者敲响了警钟,解救万民于“致癌牛奶”之中。
我们需要这样的勇敢者,需要这样的有识之士、有胆之人对不法经营者实行有效的监督、适时的举报。这其实为质检部门的日常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前,种种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人们提起质检部门来,大多气愤难平,甚至口水相加。而质检部门也是一肚子委屈,人员有限、力量不足,难免监管不到位。假如监管部门能够招聘一批知晓领域、熟悉行业的人士做食品安全信息员、联络员,并对其实施食品安全考核和责任追究,使其发现问题后能积极、主动上报。或者,大力提倡公民有奖举报,并对举报者辅以保护措施,如身份保密等,让他的举报成为以一种无险作业——建立起一个由质检部门、食品安全信息员、群众三者共同组成的食品监管网络,则能够最大程度上使食品安全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现有的食品安全状况也将大有改观。当然,采取这些措施的前提必须是监管部门要有相应的公共行政职责品质,不包庇、袒护违法经营者,对不法商贩查必究、行必果,做公正的法律执行者。否则,有再好的措施,再好的法律武器也会形同虚设。
总之,建立起一个切实、可行、有效的,由群众、食品安全信息员、监管部门共同组成的食品监管网络,让举报、上报、检查成为一种常态,相信市场会管得好些。那些不法商家将无处遁形,问题食品也就不可能大行其道、无孔不入了,民众对食品市场的那一份担忧和恐慌也就会少一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