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甄士隐——红楼真事隐姑苏

(2015-06-04 17:06:35)
标签:

红楼梦研究

甄士隐真事隐

甄宝玉在姑苏

李煦在苏州

分类: 我读《红楼梦》

甄士隐——红楼真事隐姑苏

臧寿源

    姑苏乡宦甄士隐,是《红楼梦》第一回开说故事(石头记载正文)最先出场的人物,甄家遭遇实际上就是贾府兴衰预示。甄士隐居住在姑苏阊门外“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本来过着神仙般闲适生活,忽然平地起风波,三岁独生女儿英莲在元宵节丢失,夫妇“思女构疾”先后病倒。常道祸不单行,隔壁葫芦庙失火殃及甄家,好端端的家园顿成“一片瓦砾场”。甄士隐回到自家田庄,却又遇水旱频灾,只得把田庄也卖了,寓居岳父家,又饱受羞辱。作者着墨写了四个人物——甄士隐及女儿英莲、丫鬟娇杏、贾雨村,虽非红楼主要典型人物,但却作者重要托言意象,通过甄士隐(望族)与贾雨村(穷儒)、英莲(小姐)与娇杏(丫环)这二组强烈对比人物,演示命运逆反无常。贾雨村读书做官,因贪腐婪索获罪,“褫籍为民”,是为“禄蠹”传影,“浊物”写照;而甄士隐则是作者塑造的“宿慧”形象,经历家破人散磨难,皤然彻悟后遁入空门,“将道人肩上褡裢抢了过来背着,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这也是为贾宝玉后来的归宿作衬垫。

甄士隐感悟人生,体现在他为“跛足道人”《好了歌》所作注解词: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好了歌》和甄士隐的注解词,可称一部《红楼梦》的主旨旋律,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既辛辣鞭挞,又震耳发聩。显而易见,甄士隐作《好了歌》注解词,有他生活遭遇的切身感受,但更多的是对贾雨村类贪枉的讽谕。“贪欲”招祸,自古以来葬送了多少才人前程,破碎了多少美满家庭!今天细细读来仍有警示的现实意义。

作者自称,甄士隐与贾雨村又隐意“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红学界多认为《红楼梦》中“甄士隐”、“江南甄家”、“甄宝玉”……有真事隐在江南、隐在苏州之意,红楼“真事”确有作者曹雪芹的舅祖——李煦家事影子,现有研究资料也显示苏州织造李煦比江宁织造曹寅复杂多事。

    清顾公燮《丹午笔记》:“(李煦)在苏有三十余年,受理浒关税务,兼司扬州鹾政。恭迎圣祖南巡四次。克己办公,工匠经纪均沾其惠,称为李佛。公子性奢华,好串戏。延名师以教习梨园,演《长生殿》传奇,衣装费至数万。以致亏空若干万。吴民深感公之德,而惜其子之为类也(李公家人有汤、钱、瞿、郭四姓,皆巨富,在苏置宅,各值万金有余。公解任后,其产入官)。”李家“富二代”奢华出名,当然巨额亏空,主要原因是康熙南巡四次接驾所造成,如皇太子胤礽的太监灵普就向李煦、曹寅索取了八万两银子。康熙皇帝薨逝,曹、李二家失去庇护。雍正元年(1722)正月,李煦首当其冲被革职清查,亏空织造库银四十五万两,“以家产抵十五万两,又两淮盐商代完库三十余万两,盖公视鹾时有德于商人也,币金以清”。雍正心里也有数,没有深究,“温旨赦其罪,令罢官”。雍正二年十月,李煦家属及家仆227口(包括李煦抚养的15个孤儿)押解京城,除“李煦之妇孺十口”外,其余“均交崇文门监督五十一等变价(出卖)”。此前“在苏州变卖,迄今将及一年,南省人民均知为旗人,无人敢买”。雍正五年(1727),有人告发康熙五十二年,雍正的政敌阿其那(康熙第八子胤禩贬称)曾派太监阎进到江南“买苏州女子”,因总督赫寿为地方长官不能出面,便授意李煦“用银八百两,买五个女子给了”。于是李煦因“谄附阿其那……大逆极恶”,由刑部“议以斩监候,秋后斩决”。也许雍正出于恻隐之心,改判“李煦着宽免处斩,发往打牲乌拉”。73岁的李煦发配流徙打牲乌拉(今吉林省吉林市西北),“两年来仅与佣工二人相依为命,敝衣破帽,恒终日不得食”,于雍正七年(1729)二月死于饥寒。相比曹寅病逝扬州盐署任上,李煦的结局够惨了,不过曹家最终也没有逃脱抄家籍没的命运。李、曹两家转瞬由荣而衰,不正应了“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红楼梦》第一回用很多篇幅写“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作者借此传递了贾宝玉(甄宝玉)的身份信息。贾宝玉(甄宝玉)衔“宝玉”出生的那块“通灵宝玉”,由女娲补天所遗“顽石”幻化,当一僧一道携带着这块“通灵宝玉”投向“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却被甄士隐在梦中撞见,并聆听了僧道所讲“神瑛侍者”(贾宝玉前身)与“绛珠仙子”(林黛玉前身)情缘故事,这对神灵正欲“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至于一僧一道携带“通灵宝玉”去处,作者有暗示:甄士隐从梦中惊醒,“定睛一看,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所梦之事便忘了大半。又见奶母正抱了英莲走来……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显然,这时僧道出现在姑苏阊门外“十里街”,业已完成携“通灵宝玉”投入凡胎,道人还与僧人约定“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作者以时空切换手法,让甄士隐从梦幻到现实,都见着送“通灵宝玉”下凡的一僧一道,来作见证“甄宝玉”在姑苏的暗示,而红楼梦中也一再强调“甄宝玉”在江南,真可谓用心良苦!

 

      刊载《苏州政协》2014年第2期第5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江南春·湖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