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池与林屋”皆为吴中山

(2009-12-08 21:11:53)
标签:

红楼梦研究

曹寅诗

文化

分类: 我读《红楼梦》

“天池与林屋”皆为吴中山

臧寿源

 

摘要曹寅《楝亭诗钞》卷二《射堂晨霁》诗,“天池与林屋,只用一枝藤。”《楝亭集笺注》将“天池”注释为“星名”,笔者以为“天池”与“林屋”均为吴中地名,“天池”即指苏州城西郊天池山,亦称华山。康熙第三次南巡,曾驾幸华山寺。

关键词曹寅《楝亭诗钞》、《射堂晨霁》、天池山

 

曹寅于清康熙二十九年四月初出任苏州织造,至三十一年十一月改任江宁织造,在苏州二年多时间里曾写下了数十首诗词,大部分收录于《楝亭诗钞》卷二。《射堂晨霁》列卷首,诗题下注“四月八日”,即康熙二十九年四月八日。从时间上来看,当在曹寅刚到苏州不久,恐怕也是他上任新职之后所写的第一首诗。全诗如下:“久雨逢晨霁,寒衙及午蒸。独来堪脱帽,四月不飞蝇。乌米离乡饭,青山苦行僧。天池与林屋,只用一枝藤。”①。

胡绍棠先生《楝亭集笺注》,将《射堂晨霁》诗中“天池”释作星名:“天池与林屋:天池,星名。《晋书·天文志》:‘九坎间十星,曰天池。’林屋,洞名,在江苏吴县洞庭西山。周回四百里,名左神幽墟之天,道家列为十大洞天之九。见《云笈七签》卷二七。”②

细读“天池与林屋,只用一枝藤”,笔者认为诗句中提到的“天池”,非星名,而是山名。理由有四点:

其一,苏州城西郊确有一座天池山。宋范成大《吴郡志》载:“华山,在吴县西六十三里……山半有大壑曰天池,最佳处也。”③清康熙年间徐崧《百城烟水》亦载:“华山,其顶名莲华峰。山半有池,在绝巘,横浸山腹逾数十丈,故名天池山。” ④一山二名,因山峰有一巨石如莲花,得名华山,俗称花山;又因山南半坡有一泓泉池,故又称天池山。而今此山以莲花峰为界,分属二个旅游景区,西南部属苏州市吴中区“天池山景区”,东北部属苏州市高新区“花山景区”。

其二,“天池”与“林屋”一样,也是一座神秘洞山。“此山多石少土,无树荫,特以岩穴胜”,民间流传天池山洞可通灵岩山,山上至今仍然有多处未探明底细的洞穴。与林屋洞钟乳石溶洞不同的是,天池山多为天然岩洞,而与林屋洞相同的是,也为方家修炼、名人隐居之地,又兴寺院。范成大称:“老子《枕中记》云,吴西界有华山,可以度难。父老云:山顶北有池,上生千叶莲华,服之羽化,因曰华山。长林森天,荒楚蔽日。《舆地志》云:山上有石鼓,晋隆安中鸣,乃有孙恩之乱。”明万历年间,袁宏道写过《天池》游记:“天池在山半,方可数十丈,其泉玉色,横浸山腹。山巅有石如莲花瓣,翠蕊摇空,鲜芳可爱……寂照庵在池旁,内有石室三间,柱瓦皆石,刻镂甚精。室后石殿一,殿甚宏敞,内外柱皆石,围三尺许,禅堂僧舍,周绕其侧,亦胜地也。”⑤

天池山又曾称“就隐山”:“山有石鼓,石屋二间,四壁皆凿佛像;又有龟巢石、虎跑泉、秀屏[即石壁]、苍玉洞。后汉郎宗、刘宋张裕、张廷杰,皆隐此山。廷杰以山宜就隐,乃营墓立宅于此,改就隐山[有孙觌《华山天池记》]。今山半为毛都宪珵墓,右为古华山寺,今改寂鑑庵。山之东南,出莲华峰背,近建为华山寺……康熙初,蘖庵志、僧鉴青相继住持。”⑥清代华山寺规模很大,闻名遐迩。《苏州府志》载,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于康熙三十八年三月十四日抵苏州,后去杭州,四月初返回苏州,四月初三日卯刻,驾幸华山。后乾隆二十七年,乾隆皇帝南巡苏州时,亦临幸天池山,登上莲花峰凭眺。

其三,诗中“乌米离乡饭,青山苦行僧”句,点出了吴地农历四月八日“浴佛节”吃“乌米饭”风俗,作者见到乌米饭,联想起身居青山的苦行僧,从而引出“天池与林屋”。乌米饭,又称“阿弥饭”、青精饭、乌米糕。清顾禄《清嘉录》“四月”条:“八日,为释迦文佛生日。僧尼香花灯烛,置铜佛于水盆妇女争拾钱财,曰浴佛。居人持斋礼忏,结众为放生会,或小舟买龟、鱼、螺、蚌,口咏往生咒放之,竟日不绝。”“市肆煮青精饭为糕式,居人买以供佛,名曰阿弥饭,亦名乌米糕。”“《吴县志》谓‘僧家以乌叶染米作黑饭赠人’。”“道家采杨桐叶、细冬青染饭,色青有光,名曰青精饭。”“取天南烛叶煮汁炊之,名黑饭。”⑦吴地至今仍保持着农历四月八日馈赠乌米饭乌米糕习俗,苏州各糕团店适时上市乌米糕,但多以鸭血糯代作乌米。值得一提的是,苏州西郊枫桥白马涧等近山一带,仍保持着乌米饭原始煮法,每年农历四月初纷纷上山采集“乌米草”,取汁煮饭,于“浴佛节”前供寺院,并馈赠亲友。笔者经人指点,在玉屏山坡见到成片“乌米草”,实为一种灌木,其叶形如茶花,嫩枝尖却红如火焰,据说“乌米草”必须杂入少许香枫叶,才能增添香气,将二种嫩叶捣烂浸泡或煮烧成汤汁,然后以此汤汁浸糯米煮饭,饭粒色如桑椹,紫黑晶亮,嚼之糯韧,有一股说不出的沁人清香,想必这就是当年曹寅见到的吴地特有的“浴佛节”乌米饭。近年来,“白马涧乌米饭”已被当地开发为“农家乐”时令旅游食品。

其四,从“天池与林屋,只用一根藤”全句诗行文来看,这“与”字,也表明“天池”与“林屋”两者有共同属性,“林屋”既是地名,那么“天池”亦然。“只用一根藤”,“藤”即指“藤杖”。曹寅《归舟和培山》(《楝亭诗钞》卷四)亦有:“跃跃手中藤,牵我破苔磴。”,“一根藤”就是“手中藤”——藤条手杖。“一根藤”语含双关,既指一路登临,就是说从天池山到林屋洞,靠一根藤杖一路登临览胜;亦或指“天池”与“林屋”僧道一家,犹如“一根藤”。

顺便说一下,曹寅在《楝亭集》中多次提到过另外一个“天池”,那就是真州使院的“莲花池”,即仪征城南河塘,河面开阔,既通京杭大运河,又通长江,也是两淮盐商屯泊商船河坞码头。曹寅常在公务之暇,与友人泛舟聚饮吟咏。如《楝亭诗钞》卷六有《天池泛舟和冷斋》,《楝亭诗钞》卷五《西轩月夜有怀南洲却寄》有“戟门候吏散,月上天池平”,《楝亭诗别集》卷四有《和冷斋雨后泛舟天池》、《十八日天池纳凉喜鹿墟、冶堂至,同拈书字》等。此“天池”,非彼“天池”,吴中“天池”,即为天池山,在世人眼里与太湖西山林屋洞一样,也有扑朔迷离仙境。

                                                                           2009年9月稿

注:

①曹寅《楝亭诗钞》卷二。

②胡绍棠《楝亭集笺注》(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第63页。

③宋范成大《吴郡志》(江苏古籍出版社)第208—209页。

④⑥清徐崧《百城烟水》(江苏古籍出版社)第148—149页。

⑤明袁宏道《袁中郎散文》(吉林文史出版社)第129页。

⑦清顾禄《清嘉录》(江苏古籍出版社)第94—96页

(已刊《红楼梦学刊》2009年11月第六期第247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