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共享单车成为城市毒瘤

分类: 氓之时 |
这段时间,河北一家电视台正在做一个“共享单车 共享文明”的栏目,这个节目几乎每天都要报道一些人们使用共享单车过程中的不文明现象,比如随意停放,叠放在一起,扔到绿地的冬青上;再比如破坏单车,车座子被卸掉,脚蹬子不知所踪;还有加上自己的车锁,防止别人用,甚至这两天有些人为了让共享单车变成红包车故意把车子塞到角落里,自己每天可以“骑”到红包。凡此种种,都是不文明的现象,而作为人类文明最大特征的城市,如果市民们都用这种比底线的行为来制造氛围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共享单车就是城市的毒瘤,只有切除这个毒瘤,人类的文明才能继续前行。
切除这个毒瘤,首先要保证控制数量,要依据城市的公共空间来合理制定城区可能保有共享单车的数量。眼下各家共享单车经营商正处在“癫狂”的占地盘阶段,控制的力量主要来自政府,制定合理合法且与市场吻合的规模规则,需要决策者下决心,不能任由市场疯涨。毕竟从现在来看,我感觉像石家庄这样的城市,在街头到处都能看得到红红绿绿的共享单车,甚至在一些地方开始“成灾”,控制数量需要借鉴北京、天津等一些城市的经验,及早做出反应。
加强管理或许是提高市民素质的另一个途径。我看了几期这家电视台的节目,几乎每期都涉及市民素质的问题,我突然想起我们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叫做“南橘北枳”。共享单车就是这样,当人们骑着自己的自行车,绝不会随意停放,更不会随意叠放到一起,大家都知道这样会损坏自行车;但是为什么骑上共享单车就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归根到底还是管理和制度问题,因为这样的随意行为没有惩罚措施。单车公司没有办法,城管又找不到该罚谁,使用人又可以有恃无恐,如何管理,着实是一个头疼的问题。但是我相信每一辆共享单车的每一次骑行,经营者一定是知道谁骑的,难道就没有一点的有效措施吗?假如经营者在每次骑行结束时,给使用者发一个文明使用停放的短信或者网络留言,或许情况会有些改观,倘若辅助一些惩罚措施,估计情况会好很多。
由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等问题延伸开来,我想到广为熟知的“中国式过马路”,归根到底是制度执行不严的问题。文明使用共享单车,实际上我相信是每一个市民都希望自己做到的,但是如果做不到又没有对自己形成丝毫的影响,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慢慢“堕落”下去。我由此想出一个歪点子,现在的网络如此发达,现在的摄像头如此之多,如果有关部门每天都把城市里不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的影像资料传到朋友圈里去,臊臊他们的脸,或许比一些金钱上的惩罚更有力度,当然这可能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法律问题,但是公共利益面前,我们不妨更加严格一点。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共享单车使用目前的“蚁穴”已经出现,如何堵住它,不让它成为破坏城市文明的毒瘤,需要集思广益,也需要有关部门更有作为,还需要经营者积极配合,但无论如何,让我们的城市更文明,更美好永远是我们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