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关村二小“校园欺凌”教训是不能让孩子二次伤害

(2016-12-16 22:26:06)
分类: 悲悯人间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一位家长近日在网上发文,称孩子遭同学“霸凌”,事后出现“急性应激反应”,质疑校方处理不当,引发公众广泛关注。中关村二小因此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而随着学校对于舆论关注的回复,舆情似乎并没有平息的迹象,反而有些愈演愈烈。我今天在网上看到一个报道,报道中有张图片,图片说明是:三位学生的班主任吕老师担心这个事件对三位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流下了眼泪。

看了这个图片说明,我突然感到了这才是这起“校园霸凌”事件最可怕的事情。这些年在网络上流行一句话,叫做“互联网是有记忆的”。的确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假如在未来的有一天,这三个孩子走向社会,当他们翻看互联网的这次事件中,他们会怎么看自己的同学,怎么看待自己的老师;甚至互联网的种种“伤害”对于他们成年之后的思想会形成什么样的冲击,这些都是难以预料的。而能够预料的,就是这三个孩子在同学的眼里会变成什么样?下一次上课,同学会如何看待他们,老师会如何看待他们?甚至这些观念可能会不由自主地“代入”到他们的现实生活,给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可预测的影响。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里的宝贝,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当自己的孩子受到欺负时,对孩子最好的做法就是深思熟虑适当“维权”,既不能像中关村二小这个家长一样闹上“互联网”使之成为三方共输的舆论事件,又不能轻易放弃维权,使孩子受到更深的伤害,在最大的限度内,通过学校、家长、孩子三方共同努力,促进事件得到最优的解决。具体到中关村二小的这个事件,个人以为既不能简单地判定是“校园霸凌”,更不能盲目地把事情搞大,对于老师来说,这个时间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大家坐到一起,与孩子们谈心,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甚至可以通过同学这种没有代沟的沟通,促进孩子说出真实的想法。只有大家都说出来真实的想法,这件事情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对于受到伤害的孩子,也许同学、老师的安慰远远比看医生更来得可靠,也许那两个“欺负”他的孩子们真诚的道歉,以及不断的表现,可能成为“治疗”他受伤心灵的灵丹妙药。而对于“欺负”同学的两个孩子,我感觉他们真的像在恶作剧,我承认我小时候是个调皮的孩子,小学的时候往女同学的书包里塞毛毛虫的事情是干过的。这件事情在今天看来,尤其是当这个女生真的是一个胆小的女生的时候,可能“后果”远远超出了中关村二小那个受伤的孩子。但对我来说,那个时候,真的从来没有想到过我的行为可能是“校园霸凌”。

当我回忆起小时候的同学,当我们小学同学、中学同学每年聚在一起,说起儿时的故事,那种和谐或许才是今天孩子和家长们更应该关注的,毕竟,我们从来没有受到过二次伤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