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与传统习俗,鞭炮的选择很难吗?
(2014-01-28 10:51:32)
标签:
很好多天很难其中之一友谊 |
分类: 悲悯人间 |
这段时间,很多城市有关燃放鞭炮的话题很热,尽管有些地方出台了官方的消息,对燃放鞭炮的时间、地点都有了相当“规格”的限定,但是对于禁止燃放鞭炮还是非常谨慎,可见在对待传统习俗的问题上,官方还是持谨慎的态度。与之相反,在网上还是网下,网友们对于如何燃放鞭炮的讨论还是相当的热烈和高调。
在北方地区,我们大家都知道雾霾天气最近两年异常猖獗,华北平原甚至出现了连续多天的严重雾霾,在某些地方,尽管天气看起来不错,似乎没有雾霾,但是空气质量依旧恶劣,严重污染的天气很多。譬如石家庄,很多时候看起来天气不错,但是环保局公布的数据还是严重或者重度污染。由此可见空气质量还是调动人们神经的重要因素。而如何治理被严重污染了的空气,首要的做法是人人重视,人人为环保出力。交通尾号限行是一方面,多种些树也是努力的方向,但是归根到底这个需要人人重视,就应该是每个人都为之付出努力。往年人们说起来春节天气的时候,总会说燃放鞭炮引起来的空气污染非常厉害,大年三十的晚上,很多地方啥都看不到,到处都是浓烟和被崩碎的炮皮。但是很多人甚至绝大多数人都很无奈,毕竟是传统节日里很重要的习俗,站出来反对似乎多少不近人情。
其实习俗应该说是一个历史阶段的传统,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会遗失掉很多习俗,有些人把这些习俗叫做恶俗,有些人叫做陋习。总之一些不适应社会发展,或者被新传统取代的习俗很多,燃放爆竹、鞭炮算不算恶俗或者陋习,目前来看还不好说,但是如果过度燃放,把春节里天气搞得乌烟瘴气,我认为就算是恶俗或者变了味道的传统习俗。去年以来,国家在很多地方都讲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把这个中国人传统里最根本的习俗捡起来,对于像过度燃放鞭炮来说,从节约的角度来看,适量燃放或者尽量不燃放鞭炮,应该是最符合传统习俗的。这是历史的必然。当人们认识到某个习俗并不科学,甚至对人类社会弊大于利的时候,我们应该彻底抛弃这样的习俗,让更为科学、合理的过节方式替代这些习俗。
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中,春节是很重要的节日,这个节日里我们的传统安排了很多节目:祭天、祭祖、走亲访友、庆祝节日等等,这些传统习俗中,有很多是值得我们永远继承下去的,譬如祭祖,在节日里追思祖辈的功德,回忆先辈的教诲,是非常必要的;还如走亲访友,增进友谊,这些都是必要的。而对于庆祝节日,其方式很多,燃放鞭炮只是其中之一,甚至可以说很小的一个方面,如果我们有更好的庆祝方式,缩减燃放鞭炮或者干脆拿出“保护空气、防止雾霾”的借口搪塞传统的观念,相信春节大家都会过得很好,至少雾霾会少一些,大家无论郊游还是走亲访友,心情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