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区调整热议的背后是中国人关心政治的传统习惯
(2010-07-06 11:48:21)
标签:
房产传统习惯社会资源行政区域博文中国杂谈 |
分类: 网上闲情 |
北京城区调整热议的背后是中国人关心政治的传统习惯
最近北京调整城区区域规划,把原来的东城区、西城区、宣武区、崇文区四个区合并成新的东城区、西城区两个区,这件事情本身并没有多少可以炒作的地方,甚至在有些百姓看来也并没有什么看点,更别提关心了。但是我们发现这件事情在网上炒得很热,论坛帖子不断,博客博文一片。
集中网络贴文、博文、评论的观点,主要观点无非两种意见:支持、反对。我们看到在网上的帖子中,绝大多数百姓支持合并,不管是北京人对将来城市核心区更加的期待,还是外地人对北京城区规划之后未来将会减少部分官员,乃至对本地机构臃肿、行政区域小的不满和期望,这些意见都是中国百姓一个善良的愿望。反对的意见也有一些,这些意见认为行政区域调整不是促进发展的唯一手段,关键还是把思想统一起来,为百姓谋福利。
透过这些贴文和博文,我们发现中国百姓对于政治或者说国家治理的关心程度已经到了无以伦比的地步。所以网上出现什么贪官呀,腐败呀,甚至是一个乡镇财务信息公开或者一个中学(衡水二中)的列队跑步,都要集体围观一次,都会发出点自己的声音。应该说中国百姓关心国家、关心政治,这不是坏事,这反而是中国传统习惯中一个很好的方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渗透到中国普通百姓心灵的一种自觉。
我们还是那北京的区域调整来说吧。按照官方的规划和理由,这次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更加有利于发展。我们知道北京是个寸土寸金的地方,这两年房价之所以涨升的很快,有一个因素我们不能忽视,这就是核心城区土地资源的能得到最大利用,这次调整行政区域实质上是扩大宣武、崇文两区在发挥核心城区作用上,更加有效利用有限的社会资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区的管理有助于整个核心城区的发展。
这个原因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我们知道北京这些年发展速度很快,单从环路来看,从二环到五环甚至六环,这才几年时间,如此迅速的发展必然带来资源合理调配和发展思路的转换,正如中国这些年一直坚持GDP指标,现在也开始把环境之便、社会和谐指标加紧发展的规划一样。从全国的角度来看,当前在交通更加便利,物质更加丰富,尤其是人口流动更加频繁的前提下,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在对自然和社会资源最小的消耗下获得更快的发展,让行政管理的效能进一步提高,让老百姓更幸福感受到社会发展的进步来。这才是北京行政区划调整或者说全国行政改革的方向。
中国的百姓喜欢围观、喜欢发言,尤其是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治理方面,稍有风吹草动并会引起轩然大波,关键还是把事情办好,比如北京这次行政区域调整,各个行政机关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涉及调整的四区调整期间队伍不散、工作不断、管理不松、秩序不乱、标准不降,这实质上才是百姓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