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高考制度垃圾分类中国杂谈 |

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一直就是中国学生最神圣的日子,每个中国人仿佛也只有经过了高考,自己的人生才算圆满。由此,高考成了中国人的心病,每逢高考,城市里所有的建筑工地都要缩短施工时间;每逢高考,这两天考生可以恣意作为,所有的行动社会都会谅解;每逢高考,所有的考生家长都会疲惫地请假陪孩子考试,每个考场外的家长人数绝对不比考场内的孩子少。
我们不否认高考制度对中国的贡献,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贡献。但是进入21世纪,中国人对高考制度越来越陌生了:一个神话了的制度和已经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已经成了社会之痛,反观百姓对高考的热情,则愈来愈加热烈。据消息说,今年石家庄的高考房入住率又创新高,可见高考在中国老百姓心中的地位是多么高贵!
但是在统一分数线之下的高考招生制度,其弊端也越来越被社会有识之士攻击,尽管天天有人招呼要素质教育,可是素质教育已经被异化成加分教育和高分教育,而分数就像一堆不分类的垃圾一样,弃之可惜,用来又十分难堪。
老百姓扔垃圾的时候,总是习惯了把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甚至有些能够回收使用的废纸、废旧塑料堆在一起统统扔掉,而大多数城市的垃圾处理也很简单——填埋。
在高考制度受到质疑的同时,我们发现低碳、环保、垃圾分类也越来越受到城市管理者的提倡,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百姓的拥护,在北京首提“垃圾减排日”的时候,北京最近下了很大功夫也想了很多办法,鼓励普通百姓把垃圾分类,对那些不分类的垃圾也提高的处理的费用,在这些措施实施之后,北京人也仿佛一夜之间素质提高了很多,就连京郊的农民都以垃圾分类为荣。把自己家每天产生的垃圾分门别类地方到不同的地点,放到不同的垃圾箱,好像连几岁的孩子都知道了,可见人家这次垃圾分类处理宣传是很到位的。
垃圾处理分类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得到那么多市民的响应,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人们提高的素质,关键还是办法得当。而对于高考来说,我们发现目前还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至少在教育资源并不平等的现实条件下,找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来界定考生还是有必要的。但是就像垃圾一定要分类一样,高考制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们这个社会的需要,考生的逐步减少,高校扩招,国家在高精尖科学技术方面的难以突破的现实,都要求我们在教育人、使用人的制度方面有一个飞跃式的发展,从这个道理来看,废除高考制度,把学生按照兴趣爱好、个人特长乃至身体素质等等方面综合考虑,有教无类也好,因材施教也罢,终归要明白一个道理,人的个体不同,采取的教育方法乃至最终的工作或者说为社会做贡献的大小、方式都一定会有不同,现在的高考制度也恰恰忽略了这一点。
垃圾分类管理是我们这个时代发展到现在的必然,而高考的消亡也一定会有那么一天,那时候的人才将不再是统一的高分数了!
后一篇:关键还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