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才是彻底解决农村问题的出路

(2008-01-26 21:43:17)
  最近,在正在召开的河北省人代会上,大会的报告提出了河北省近年来实施计生惠民计划,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开展农村妇女生殖健康免费检查,全面启动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制度。 

  按照河北省的统计,2007年,全省共有12.4万农民喜领7440余万元计生家庭奖励扶助金,按照规定,凡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1973年至2001年间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和政策生育,现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且年龄满60周岁的农村实行了计划生育的父母,均可申请。每人每月可领50元,直到亡故为止。在此基础上,2007年我省还增加了一条新规定:独生子女死亡不再生育且符合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父母,从年满50周岁起,可提前成为奖励扶助对象。

  这份报告中指出,从“处罚多生”为主转向“奖励少生”和“处罚多生”并举,激发了农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缓解了农村计生家庭的实际困难。

  从报告的数字不难看出,我国当前农村计生工作虽然已经不是最大最重罪难解决的问题,但是仍旧是困扰农村发展并给国家带来巨大人口压力的主要区域,河北省的做法虽然值得称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才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最关键之举。

  首先,凡是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给玉米、小麦浇水,男人有力气;把收回来的粮食晾晒干,男人有力气;就连出门打工,男人的优势还大很多。所以,我们说农业更需要男人,有了男孩,在农村,实际上就等于有了劳动的资本,按城里人的说法,就是有了发展的成本。

  其次,农村的家族继承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农村生活,之所以叫做“村”,就是因为农村是有一个一个的小村庄组成的,不像城里人叫社区。村庄之所以区别社区,是因为村庄里生活的人大多是一个或者几个家族,家族的聚居生活习惯,决定了女儿出嫁后,不会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而入赘的女婿大多是不被人瞧得起的(姑且叫陋习吧)。所以,在农村,女儿出嫁后对家庭的照顾是很少的,在我们社会保障体系很不健全的情况下,没有退休金的农民如果想后顾无忧,对于农民而言,大概只有生儿子一条路。

  我国农村当前制约发展的很多方面都是与农民的“后顾之忧”有很大关系。没有退休金,就要留下无劳动能力滞后的生活费用——用于农业生产的资金必然会大大减少;医疗保险的相对不完善(仅仅相对于城市里的医疗保险),又是农民对于应急的费用不得不准备很多——投资与农业生产发展的资金雪上加霜;非要生儿子的观念,必然会带来超生,超生后的罚款又会使生产受到影响。

  可见,对于大多数农村和农民来说,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还是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