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提到:“比如现在实名举报是受鼓励的,甚至还有一种说法是“匿名举报根本没人理会”。而无数事实证明:书信实名举报是有很大风险的,遭到打击报复的可能性极大。特别是当前举报受理、保密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下,实名举报实在是困难重重。如郭光允举报程维高花了8年时间,受到数次迫害。”
由此,我想到了前一阵子网上热闹议论,此又有不了了之的网络实名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否认的事很多时候我们都生活在面具里。碍于面子,我们不去指责朋友的缺点;羞于启齿,我们不敢说出心中的疑惑;慑于淫威,我们不敢去实名举报(匿名举报很多时候不被采信)贪官的贪腐行为。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他最大的优点就是“虚拟”。虚拟之所以区别于现实生活,那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敢说,不敢做的事情,可以在虚拟的空间里说和做,好事儿坏事都一样。
如果说对于反腐败,我觉得网络恰恰能实现我们现实生活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网络信息的传播可以使更多的人在短时间内得到一些官员贪腐行为的真相,并且可以使反腐机关得到更多的信息;网络的互动性可以使公众直接参与网络新闻的讨论,自由发表意见,表达自己在其它场合不敢或不愿意表达的看法,更好地反映民意;我国网民人数已达1.62亿,也就是说将有更多地认为反腐机关提供信息,提供有益的方法,达到集群众智慧的目的。
网络以上所有优势的实现,不可否认的基础就是网络的虚拟特性和匿名制。郭光允实名举报程维高花了8年时间,受到数次迫害;而原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韩桂芝案则完全相反。当时网上关于韩案导火索的黑龙江宝马案以及东海龙宫袭警案的讨论异常热烈,网络信息传达出民间强有力的声音,网友跟帖超过了50万条,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最终成功地将韩桂芝的不法行径曝光,使其成为阶下囚。
所以,假如大家上网都来个实名制,报上家庭住址、身份证编号、电话号码,鬼才相信有人敢举报。
据此,我觉得还是应该保留网络的真实面目,把虚拟的、匿名的继续下去。
后一篇:又到唐山地震周年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