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那些农民按下手印的那一刻起,我国农村的集体经济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国农村经济和农业产量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化农业和农业现代科技的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后劲好像一下子没有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只有靠外出务工一条路了。
于是,农民工,一个社会发展派生出来的词汇,更多地出现在人们的嘴里、媒体的稿件里。而农民工的出现,农民向城市迈出的步伐中,农村集体经济则出现了前所未有停滞,以至于很多农村地区依赖于集体的社会公益事业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不要说看电影,或者搞一些娱乐文化活动,就连农村一些基本的道路建设、基本公益设施都无力承建。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公益事业,而这些公益事业依靠一家一户的农民个体是永远不可能发展的。怎么办呢?还得依靠农村集体财富积累。
最近,媒体报道河北省石家庄市通过实行农村建立财富积累机制,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石家庄在核清村集体的家底的基础上,由村民确定租赁、使用村集体资产的收费标准,确保集体资产的公平使用和保值增值。
这种办法刺激了农村集体财产的收入提高,摒弃在一定程度上还减少了农村很多矛盾的产生。比如,以前谁想承包村里的地,暗地里找村干部拎两瓶酒、塞两包烟,嘀咕个价儿就算成了。现在,必须得经村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座谈和全体村民大会讨论、表决,公开竞标,公平多了。只有在公平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化解在使用集体财产上的矛盾。其实也就是消弱了村干部的权力,在更加民主的基础上处理集体财产。干部权力消弱了,干群矛盾就没有了滋生地。
从另一方面讲,现代农业科技更需要壮大集体经济力量。过去,我们包产到户,一家几口围着几亩地转,播种、收割倒也自在;而现在,大型农业机械依靠一家一户的力量买不起,并且在责任田里施展不开,在一定程度上就显示出包产到户的弊病,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壮大集体经济,实现有效的合作,
近几年,我们看到很多地方鼓励种田能手多种田,实现规模种植,大抵也是这个想法。
所以,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文化,而这每一点都离不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与集体财富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