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我们在保护农民利益方面做了不少事情,这些政策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我们反过来想一想,把每年粮食上涨的曲线图勾勒一下,尤其是最近猪肉价格暴涨的规律仔细考究考究。就很容易理解温总说的那句话了,猪肉涨价不要紧,只要让好处确实能落到农民手里。
白条没了,农民工的工资也基本有了保证,但是农民依旧还不富裕,城乡差距也越来越大,这究竟是为什么?
认真思量一下,政策给农民粮食收购上的“最低价”往往也是真正的最低价,农民的生猪该出栏的时候,价格最低,农民猪圈里猪最少的时候价格最低。
有人说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笔者认为不然,还是我们的政策让那些各种各样的贩子钻了空子。
像河北省一样,各地都在认真地用保护价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谁也都不敢也不屑于在粮食收购上给农民打白条了。为什么,因为粮食部门每年的粮食收购资金老早就从农发行拿到手了,他们也知道这是政策的底线、高压线,触不得。我却以为,这恰是我们的盲区,粮食储备当然重要,但是看存到哪儿,在国家手里是保证人民能够吃上粮食,但是如果都聚拢到那些不良粮贩子手里,却成了囤货居奇的手段。结果,粮价上涨的时候,农民手里没有粮食,得不到好处;受到冲击的城里人,却在埋怨农民种的粮食贵。其实中间的巨额差价却都落到粮贩子的手里了。
所以,白条没了,农民也总不会富裕起来。
要想让农民富裕,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我们的政策,使保护农民的手段更加灵活一点。比如,把粮食收购资金的国家贴息直接补贴给农民,不让那些利用国家资金囤货居奇。这样无论粮价涨到哪里,农民的收入都不会受到影响;把给那些涉农企业免去的税金也收上来直接补贴到农民手里,让那些既拿到国家免交的税金,产品又质次价高的不良企业就要想法子提高产品的质量了,其无论价格涨到哪里(当然不能是暴利),拿到补贴的农民吃亏总是少的。
这样一来,加上我们进一步提高科学种田能力,积极推行农村产业升级,认真执行各项保护农民的措施,农民才会真正走向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