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亚太地区金融普惠峰会(Asia-Pacific Financial Inclusion Summit
2015),10月27日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这个峰会是将以往花旗集团参与的两个活动合并在一起举办,一个是亚洲小额信贷论坛,一个是金融教育峰会。去年在上海召开了最后一届亚洲小额信贷论坛。
会议东道主是菲律宾央行,组织机构有花旗银行、发展合作基金会(澳大利亚)和金融时报集团。
大会主题是:加速金融普惠,促进经济进步。重点关注的是“数字金融”(digital
finance)。
大会背景资料里这样说:“金融普惠已经被看作是与贫困作战的最有力工具之一。”
Financial inclusion 在这里被当作一种工具,可以理解为是“金融体系和金融工具的普惠性”,强调的是金融有助于减贫的能力。论坛主题就是加速金融体系和金融工具的普惠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2005年联合国系统提出了建设普惠金融体系的概念(inclusive
financial sectors,世行用system)。因此,在说普惠金融的时候,是一个体系概念。这次会议背景资料和会议发言在提到普惠金融的时候,都是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 或
eco-system 一起组成一个词条,没有人单独使用inclusive
finance。
27日上午,会议主办方代表先后致辞。菲律宾央行行长在致辞中提到了大数据、移动通讯等“数字技术”在金融普惠领域的应用,也提到了P2P的发展。
上午大会演讲的是美国塔夫茨大学教授Bhaskar
Chakravorti,主题是:可持续发展与经济转型的催化剂。他提出了“全面普惠”的概念(inclusive
inclusion),认为减贫和社会发展不仅需要金融普惠,还需要其他16项各领域的普惠性,包括食品、医疗、教育等等,共同组成了全球发展目标(The
Global Goals)。他特别强调,在数字化时代(他没有用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digital
technology)和应用的普惠成为实现其他领域普惠性的基础设施,数字普惠性有助于金融普惠性的实现。(顺便说一句,如果把digital
inclusion 翻译为数字包容就很难理解了,这也是当初我用普惠一词来翻译的考虑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