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额信贷联盟2015年第四期O2OO+O线上线下微信群聊交流活动
孟加拉乡村银行小额信贷模式在中国的实践
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简称“农发所”)杜晓山教授赴孟加拉取经,将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小额信贷模式引入中国,。该模式得到被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被认为是称为一种真扶贫的金融创新,从而开启了中国当代小额信贷的实验、示范和推广。杜老师因此而被称为“中国小额信贷之父”。此后,杜老师所在的农发所有所组建了一支队伍,长期致力于孟加拉小额信贷在中国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不仅直接建立和管理了河北易县、河南南召等4家小额信贷机构,还一直跟踪研究孟加拉乡村银行从一代模式到二代模式的发展和变迁。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由农发所等机构参与发起,建立之初主要由当初就是国内100多家格莱珉模式的公益小额信贷机构组成的行业协会。
但是,在中国特殊的经济、社会环境和扶贫工作中,国内原有一批格莱珉模式的小额信贷机构都逐渐与格莱珉模式渐行渐远。2006年,尤努斯访华,与吴晓灵女士一起推动新一轮格莱珉模式在中国的实践,先后在四川松潘和内蒙商都建立了格莱珉小额贷款公司,由乡村银行派人直接经营,但也困难重重。如今,松潘公司已经被迫关闭,商都公司也步履维艰。很多研究者与实践者都感觉格莱珉在中国水土不服,认为不能照烧照搬。
不过,还是有致力于扶贫和社会发展的仁人志士不信邪,坚持信奉尤努斯的理念,非要再吃一回螃蟹。出生于苏北农村的高战,就是最任性的尤粉。他2004年回家乡自创了资金互助业务,2012年以记者身份赴孟加拉请尤努斯来华访问,从此成为尤努斯的中国徒弟。他经尤努斯授权,在家乡开展设立了格莱珉模式的试点。为严格按照格莱珉模式开展业务,他聘请了乡村银行专家当顾问,还每个月亲赴孟加拉向尤努斯汇报进展并听取老师的教诲,试图证明格莱珉模式在中国依旧有效。To
be or not to
be,是继续还是放弃格莱珉模式,是中国小额信贷行业纠结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格莱珉模式。
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将于5月20日(周三)下午举办微群O+O线上线下微信群聊交流活动,邀请来当初支持杜晓山老师一起开创小额信贷试点的原农发所党委书记、被尊称为“小额信贷大伯”的刘文璞教授和高战先生,一起回顾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发展和演进过程,分析格莱珉模式的精髓,探讨格莱珉模式在中国的实践。中国小额信贷联盟诚邀联盟会员机构和各界人士参与,届时将在联盟官方“普惠金融与小额信贷”微信群,以及“普惠金融与小额信贷”QQ群(群号:285610206)中同时在线直播。
场地有限,敬请提前报名。
时间:5月20日(周三)下午2:00-4:30
地点:北二环安定门东大街28号雍和大厦C座12层大会议室,雍和宫地铁站出东口,向东300米。
报名请联系方式: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处,
联系人:谢女士,84000603,朱女士,84195835,84000603
信箱:camtr@chinamfi.net。或加微信报名:CAM-microfinance
日常联络微信/QQ:1319945472
报名时请注明:机构名称、职务、个人姓名、手机、邮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