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融行业各个业务都在做互联网+的作业时,金融监管是否应该考虑互联网+监管的课题呢?我曾向央行领导提出过建立互联网央行的建议,现公开说明如下:
互联网+电子货币+金融信息+金融基础设施=互联网央行
广义央行的功能包括货币发行、金融政策、金融监管和金融基础设施等。
以往金融政策是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决策,而统计数据往往来源于抽样或机构提交的信息,信息不对称,而且经常滞后。互联网的信息万维联接,可以做到全样板实时统计,然后做数据分析。以充分的信息为基础的金融政策将更符合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未来金融政策依据是:互联网+金融信息。
未来电子货币或移动货币将替代纸币,货币发行可以是:互联网+货币发行。
金融监管的目的是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并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给社会公众造成财富的损失。以往的因信息不对称,不得不根据历史的经验教训,采用设置门槛和杠杆等笨拙的硬办法来进行监管。未来,如果能通过互联网实现所有金融业务信息的全采集,对金融信息进行全样板监控,就可以在出现个别异常时及时采取必要的干预,而不必一刀切,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未来的金融监管也应该是基于互联网+金融信息。
金融基础设施包括征信和支付清算等系统。征信肯定是要基于互联网+个人信用数据。支付清算系统也应该可以是互联网+支付+清算中心,未来金融机构间的清算和个人间的支付清算应该365x24全天候实时进行,全面实现T+0。
把以上各个要素组合在一起,打造一个基于互联网环境运营的央行,就是互联网央行,将是金融活动的基础性互联网平台,所有金融业务都可以在其环境下运行。
强烈建议央行与时俱进,尽早启动互联网央行系统的筹划和建设。那样,中国金融发展将傲然领先全球金融体系。进而,以中国的互联网央行为基础和标准,向全球推广,就可以打造以人民币电子货币发行为核心的互联网世界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