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初写于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成立当日,即兴起草于新浪博客,孰知发布时操作失误,全部丢失。以往出现类似情况,云端会自动替我保留草稿,可这次如论如何也找不回来。估计是天意也,就没有立即重写。这些天,不断有人就此事问我看法,看来还是要写。不过,初稿比较急,有些内容显得激进和青涩。沉淀几天后,把干货拿出来,以飨读者。
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小额贷款公司这一金融业态终于有了国家一级的制度安排。
从2005年人行主持省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后经2008年人行与银监会联合确认试点意见,到如今由银监会主办行业协会,历时10年。(此处删除200字)
1997年,UNDP项目筹备成立小额信贷管理办公室时,我曾根据国际小额信贷发展势头预测,中国小额信贷将历经10年实验示范(到2007年)获得政策和法规认可,再经过5年(到2012年)可以出现专营小额信贷的银行。我的判断过于乐观了。然而,与中国同时开始小额信贷试点的蒙古和柬埔寨,当初的小额信贷项目都已经于2008年之前成立了小额信贷银行,蒙古的叫XAC银行,全国排第四;柬埔寨的叫ACLEDA
银行,在全国各类商业银行中排行第一。10年前参与中国小额信贷试点的德国复兴银行的官员前段时间再到中国履职,看到当初的小额信贷机构原地踏步,不禁摇头感叹:中国与世界小额信贷的差距只在监管制度。
小贷公司监管虽已落巢,可很多小贷公司却劳燕分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地小贷公司问题逐渐暴露,坏账攀升,已出现倒闭。很多小贷公司投资人无心恋战,着急出让牌照。行业普遍出现悲观情绪,对前途感觉迷茫,很多人把问题归结于经济形势的下行。但真正了解小额信贷的人知道,问题不在外部环境,而在小贷公司走偏了,背离了小额信贷的市场定位。国际小额信贷行业发展经验证明,真正的小额信贷在经济衰退时期是很有韧性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印尼的BRI银行整体亏损,但其独立的农村小额信贷事业部却一枝独秀保持盈利。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市场全线下滑,但全球小额信贷机构却保持了稳定增长(德储银行数据)。这种现象源于小额信贷特殊的市场定位:社会最低端信贷市场。这个市场的客户及其从事的业务,是最基本的刚需市场,不太受金融危机影响。而且因贷款小而分散,抗风险能力强。而我们的小贷公司只是挂了个小贷名号,大部分未经营小额信用贷款,客户多是受经济形势影响大的企业;很多小贷业务其实是银行的影子,严重依赖银行业务或与银行业务同质,备受银行摆布。一个没有自身市场定位的行业,不可能有长远发展。
小贷公司另一个困境就是资金来源。我和尤努斯教授具有相同的观点:只贷不存的小额信贷机构是瘸腿的。2006年,刚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尤努斯空降北京,在中国小额信贷联盟举办的国际论坛上提出这个观点,在国内引起极大反响。我当时并未完全理解,现在我对此深信不疑。我给小贷公司讲课时提出:”不想开银行的小贷公司,不会有大发展。“原因很多。银行不仅可以通过吸储获得廉价的存款,更关键的是银行可以拥有客户的基本账户,可以做支付清算业务,而账户信息是未来大数据金融的基础。至于合法的资金池和杠杆,更是小贷公司和P2P所望尘莫及的。
很多人投资小贷公司其实也是看中监管者曾经画的一张大饼:升级为村镇银行。但时至今日,这仍是一张画在天上的云饼。有些投资者是没有耐心再等待而心生退意。其实,小贷公司升级为民营银行的曙光已经出现的地平线上。我有两个利好的理由。第一,小贷已经明确由银监会管理,在一个系统里升级总比在两个有排斥的系统间切换更有希望。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因素是,人民银行启动了存款保险制度,这意味着,一旦存款保险制度落地,政府将摆脱为银行兜底的负担,就可以放开民营银行牌照了。2003年我们与人行合作,利用UNDP项目开展了小额信贷政策研究,收集了多国小贷监管制度,发现在小额信贷发展成熟的国家,都有很清楚明确的贷款公司升级银行的通道和制度。我认为小贷公司升级银行比直接开办银行具有更大的机会和优势。其一,信贷业务是银行主营业务之一,具备了强大风控能力的信贷业务,为开办银行提供了基础资产和管理体系。其二,小额信贷客户数量庞大,可以直接成为银行的储户。我再次乐观地预计,小贷公司升级银行的大门将在5年内打开。
所以,在很多人唱衰小贷公司的时候,我坚信会有光明的未来。
此外,对小贷公司协会成立前后的一些情况,我还有一些判断。
1、我看到的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建立行业协会进行自律,按惯例,应该先发管理办法再成立协会,哪怕提前一天发布。这次在办法正式发布前就先由监管部门主持成立协会,为今后类似的协会开了先例。甚至可以不发正式的管理办法,而间接通过协会来贯彻监管意图,这样监管更加灵活,可进可退。
2、小贷协会被置于新成立的普惠金融部旗下,意味这监管者更希望小贷公司向小微企业拓展,服务更低端市场。意图虽好,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监管措施,恐怕只能是良好愿望。政策已经鼓励银行开展小微企业服务多年,但成效不如人意。人行领导及时提出了对小贷公司差异化管理的建议,或许是引导小贷公司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并逐步升级为银行的良策。
3、这次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成立的消息,并没有引起媒体足够的关注,被淹没在铺天盖地的互联网金融的热点新闻里。想想几年前小贷公司的热闹与当下的冷落,不禁感叹世态炎凉。几年后,如今喧嚣尘上的互联网金融是否也会淡出媒体焦点呢?还是那句话,没有合理的市场定位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一切都是浮云。
再次呼吁投资者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好最基础的信贷管理,在合规合法的业务中等待机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