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微型金融论坛期间金融时报采访文章
记者:胡萍
实习记者:李佩
2014.8.9
从国际经验看,由微型金融到普惠金融,小额信贷有哪些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我国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是否有解决途径?在日前召开的亚洲微型金融论坛上,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白澄宇。
记者:基于您的研究,现在中国小额信贷发展情况如何?
白澄宇:从官方发布的数据看,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394家,贷款余额8811亿元,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618亿元。我国小贷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力量。但问题是,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依然有很多中低收入群体的存在,相对而言,服务社会底层的小额信贷机构数量却不多。
据我了解,中和农信作为其中规模较大的公益性小贷机构,它旗下已有100多家机构,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在中国小额信贷联盟会员中,还有包括商务部、社科院、全国妇联等各个部门建立起来的小额信贷机构50多家。全国加在一起不超过200家。中和农信的客户有20多万,其他机构加起来不超过10万。社会各方面应当更加关注为社会最低端服务的小额信贷机构。
记者:从此次AMF论坛上看,对比国际经验,我国小额信贷需关注哪些方面问题?
白澄宇:从这次会议上主要嘉宾的发言和我对中国小额信贷多年发展实践的观察,我认为中国小额信贷应该关注这样几个问题:
首先,在政策和监管领域应当为小额信贷提供充分发展的条件和空间。中国小额信贷的发展不像国外那么到位,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缺乏一套有利于小额信贷发展的监管制度。中国小额信贷联盟今年1月份去柬埔寨考察时发现,柬埔寨现在最大的商业银行就是从一个非政府组织(NGO)逐渐升级成的商业银行,而且也是专门从事小额信贷的商业银行,这些与柬埔寨有一套合理的监管体系是有关系的。
其次,应当关注发展普惠金融。小额信贷发展到现在,从最初的小额信贷机构的概念转变成微型金融,进一步发展到普惠金融概念,这是小额信贷领域的发展趋势。
再次,应当关注小额信贷的商业发展可持续问题。现在国际上有一个普遍关注的潮流,就是小额信贷的商业可持续问题。因为很多小贷机构最初都是非政府组织,靠国际组织资助或政府资助办起来的,但都面临着商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国的小贷机构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最后,还应当关注新技术对小额信贷发展的积极影响。新技术主要是指ICT(Information,Communication,Technology)技术,比如互联网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等,都可能会对小额信贷技术产生积极的影响,促使这个领域产生一些创新。比如手机银行、还有P2P,这些都是这几年推动小额信贷发展的领域,非常值得关注。
记者:以贫困群体为目标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在中国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是政策问题还是体系问题?机构本身又有什么问题?
白澄宇:实际上中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做农村的小额信贷,与之前提到的那家柬埔寨银行几乎是同时开始的。但是到了现在,国内最早的小额信贷机构还是非政府组织,规模都很小,一个机构最大也就几千万元。像宁夏惠民小贷原是非政府组织,现在升级成为了小额贷款公司,规模也就是1亿元至两亿元。与其他国家相比,如与孟加拉的乡村银行比较,宁夏惠民小贷的规模小得多。孟家拉的4家小贷机构覆盖了孟加拉全国2000万的客户。而中和农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到现在才有20多万客户。中国那么大,需要借款的农民这么多,最大的小贷机构才20万客户,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认为,主要是没有一套有利于小贷机构发展的有效监管制度,让小贷机构能够顺利地发展壮大,所以政策和监管方面的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记者:国际经验给中国小额信贷提供哪些借鉴?
白澄宇:现在中国的小额贷款概念和国际不接轨,国际上小额信贷是指无需抵押的信用贷款,单笔规模是当地人均GDP的3至4倍,按这个标准在国内是不超过20万元,而国内有些小贷机构把规模做到了1000万元,显然与国际上是不接轨的。这种小额信贷只能叫做小额度的贷款,不能叫做小额信贷。国内大部分银行做的小额贷款实际是中小企业贷款,并不是小额信贷。许多还是依靠传统的抵押办法,跟国际上小额信贷的理念是不一致的,没有扶贫的概念,完全是商业目的。当然也有一部分银行,如哈尔滨银行和瀚华小额贷款公司是实实在在地在做低端小额信贷业务,有50万元以下的贷款,而这在国内小额信贷机构中是凤毛麟角的。
记者:您对中国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商业模式有何建议?
白澄宇:中国需要金融服务的最低端人群和个体工商户大概有两亿至3亿,而目前我们真正开展小额信贷的服务面才几十万,因此发展的空间是非常大的,应当充分发展普惠金融。
我们倡导多层级金融服务,因为金融市场是多层次的,对于不同的金融市场主体就需要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大的金融机构做不了小额信贷,这就需要依靠小型或者微型金融机构提供这种服务。相应的金融监管也要多层次监管,针对不同的金融机构要有不同的监管制度,不能按大银行的监管办法来监管小型和微型的金融机构。应当允许更多的民营金融机构能够进入金融市场,开放民营资本,设立民营银行。不仅需要像阿里这样大的民营资本设立民营银行,还需要民营资本设立像社区银行这样的小型银行。在柬埔寨,2000万美元就可以设立一个银行,而美国几万美元就可以注册一家银行。应当把设立银行的门槛降低,让更多可以并且愿意做小额信贷的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为低端人群提供其所需要的金融服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