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考,濮阳是颛顼都城所在,又是考古界认可的中华第一龙的发现地。濮阳曾以龙乡自称,后有领导觉得“乡”太土气,且小气,便自号“龙都”。
且不论濮阳是龙乡还是龙都,如今称濮阳为“互助贷款之乡”不为过。
路过濮阳街头,发现不止一家门脸上挂“互助”二字的贷款机构,就在濮阳贷款互助合作这城关分社的隔壁,就有一家以“互助”命名的典当行在营业。据许社长介绍,目前濮阳已经冒出不少所谓的贷款互助机构。许社长最初将合作社简称“互助社”,结果很快有人使用该名开业;后改为“助贷社”,效仿者紧跟。最后,许社长干脆简称为“贷款社”,效仿者才怯步。因为,许社长是曾得到社科院支持,并有供销社参与的机构,有勇气不避讳“贷款”二字,别的“杂牌军”则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濮阳贷款社已经名扬四海,各种媒体早有报道,也有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多给予正面支持。许社长的贷款互助社已经成为濮阳一大品牌。河南仿造能力极强,不仅在物质产品生产领域,在金融领域依旧如此。
既然贷款互助社这样的金融创新得到当地政府政策庇护,且无人规范贷款互助社业务,自然会有各种民间金融打起“互助贷款”、“互助金融”旗号来开展业务。用经济学术语说,这叫搭便车效应。效仿者看明白了游戏规则,天塌下来有大个儿在前面撑着,怕什么呢?
搭便车现象在P2P借贷和其他民间金融领域也正在演绎。
中国人真是太聪明了,在令人窒息的金融压抑环境里,民间金融可谓“离离原上草,遍地在繁荣,野火烧不尽,时时在发生。”用“雨后春笋”不足以形容民间金融之旺盛状,因为笋是需要根的。而民间金融如同蘑菇,不需要根基,只要有生财的欲望孢子,即便在恶劣的条件下,一旦有机会就能冒出来。民间金融是金融市场的微生物群落,是金融生态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存在就有其合理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