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学】易、道、中庸、中医及精神疾病

(2011-04-12 06:50:06)
标签:

科学

心理学

中医

中庸

杂谈

分类: 天地人文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作者是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斯科特的杰出不仅在于他的智慧,更在于他的诚恳和勇气。他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这就是: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房永兴教授是我的老同事,出身中医世家,但学了物理,曾参与光导纤维等高科技研究项目,用半生精力潜心研究中医与现代科学的桥接,形成一套中医现代化理论,并发明和研制了一些列中医诊断和治疗仪器,最著名的是降压手表“血压安”。最近,他给我演示了研发成功的中医脉象仪,取十指尖20个穴位的电子脉冲数据,形成按阴阳划分的系列曲线图谱,每个曲线对应人体一个经络,从而诊断人体健康状况。

    我以自学的一些粗浅中医知识很快发现,其仪器和图谱最有趣的一个功能是可测定人体的动态平衡态坐标线,并可将每条曲线与平衡态坐标线比对,高者是火、是实症,低者是寒、是虚证。阴阳平衡是中医的一个核心理论,中医认为,人体的阴阳平衡没有绝对标准,每个人因先天和后天生长及环境的不同而形成动态的自平衡系统,并因环境等因素变化而变化,有经验的中医应该可以判断和把握每个人的平衡态,并根据其细微变化开方子,调整药量配伍。能用仪器测定此刻的平衡点,实在是一个创新。

    中医的这种动态平衡理论基于“易”的辩证法,万事皆在变化中,但变中有数,数即规律,也就是连续瞬间的动态平衡,微电子和热力学定律已可对此加以解释。电子的位置是快速变化的,无法测定,但并不影响其形成一个原子的稳定结构。

    若将人的心理状态看作是一个系统,则同样没有绝对的平衡态,特别是作为社会动物的人,心理平衡比身体平衡更复杂,不仅受个人身体和物质环境影响,更多地受家庭、工作、社区等社会环境影响,个体心理平衡是个体心态与社会心理的一个更大的动态平衡。个体与社会千变万化,这个平衡点也会随时变化,不平衡是常态,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就会出现心理问题,也就是上面所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人体有亚健康,心理也有亚健康。

    “易”只告诉我们变化和动态平衡的客观性,但面对变化的大千世界,人如何调整自己的身心,达到随顺自然的平衡状态呢?“道”与“儒”是解决身心问题的方案。

    “儒”之中庸,就是那个社会和心理的动态平衡点。

    与微观电子和宇宙星辰的自然平衡不同,中庸讲的是人通过主观努力,实现个体心态和社会关系的平衡。

    在自然界,平衡是靠力和能量的相互作用和转换。在心理和社会领域,“儒”提出的中庸方案,靠的是“仁者爱人”。爱如力之相吸,恨如力之相斥。人生就是在爱与恨中找平衡。

    我没有找到满意答案的问题是:为什么人心态的变化可以影响身体的状况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