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小额信贷的正确发展方向
(2009-10-05 09:35:11)
标签:
小额信贷微型金融小额贷款中小企业贷款财经 |
分类: 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 |
1、小额信贷概念应与国际接轨。不管我们翻译成什么,microfinance or microcredit在国际上已经发展成一个很成熟的行业,而国际普遍认可的定义是针对低端客户。在全球化的环境下,中国不可能脱离国际小额信贷行业的发展自行其是,在概念上应该与国际接轨。这不仅是个概念的问题,在业务发展中也有现实意义,比如在对外融资时,国际的投资者对小额信贷有一套专门的评估评级制度和方法,已经被普遍接受。再举个例子,最近刚启动的创业板也是参照国际证券市场的经验而开设的,我们的一套标准和操作模式是在其他国家普遍采用的方式基础上的完善,如果我们脱离国际普遍接受的标准自行其是,则创业板很难获得国际认可,在创业板上的企业也同样难以获得国际认可。
2、因该尊重小额信贷在国内的发展历史。正如我在介绍小额信贷是如何被翻译过来时提到,小额信贷这个概念在国内最初是指可持续的扶贫信贷,后来得到中央肯定和支持,也是因为其扶贫和社会目标。因此,我们不能漠视这个渊源。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是辩证法的基本认识之一。
3、旗帜鲜明地发展小额信贷。我赞有专家提出的双百方针,但是,前提是明确的市场定位下的双百。小额信贷传统上有三种基本模式或方法:小组模式、村银行模式和个人信贷模式。这三种花是开在低端客户的沃土上,而非中小企业的花园里;这三家店是为低端客户而叫卖,非为中小企业叫场子。需要再次重申,中小企业信贷属于普惠金融体系,是普惠金融体系里的花和店家。我们并不是反对中小企业信贷,我们要大力支持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但是,中小企业信贷不是小额信贷,需要另外的技术和监管方式。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因为,低端客户太容易被忽视,如果我们不强调小额信贷的特殊定位,在目前的市场和监管条件下以及逐利的动力驱动下,很难有人主动开拓低端客户市场。
4、防止搭便车。国内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之所以纷纷打出小额信贷或小额贷款旗号,是搭便车效应——搭中央对小额信贷支持政策便车。中国金融市场没有真正开放,小额信贷是第一道门缝,自然会有很多人往里挤。正如很多小额贷款公司的投资者坦言,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升级成银行,而非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在他们眼中,小额贷款公司只是目前唯一一块的跻身金融领域的跳板,如果可以直接注册中小企业贷款公司或中小企业银行,他们不会抢占小额贷款公司的座位。他们之所以能搭上便车,是因为车上那条免票线划的太模糊了。
5、应旗帜鲜明,不能自乱阵脚。如何规范小额信贷行业虽是监管者的事情,但作为小额信贷的从业者,不能因有投机者搅局而茫然,更不能被投机者引入歧途。如果看到别人假借小额信贷名义做中小企业贷款而大发其财,便以追求可持续发展为由而效仿之,则非真正的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而是跨入了另一个金融领域了。还是以证券市场为例,虽然有专业人士认为目前的创业板企业和中小板企业似乎差别不大,甚至有本应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为通过抢风头而获得高价上市的好处,故意挤进创业板市场,但是,并不能因为这些现象而否定创业板独立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