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屋及乌,关注小额信贷,自然就会关注社会投资或社会责任投资(Social Investment or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vestment) 领域的发展。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教授2008年的主要社会活动之一是推广他的新书所涉及的主题:社会企业和社会投资。 周游网海,发现一个社会责任投资领域的机构 IRIS,这是一家2007新成立的致力于责任经济(responsible economy)创新的国际网络组织。在其网站,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栏目:Inclusive Well Being。我马上想到的一个中文词汇就是“全面小康”,同时想到另一个英文概念:Inclusive Financial Sectors。
Well Being 毫无疑问就是福利和小康的意思,而inclusive 是全面、完全、包罗万象的意思。因此,用Inclusive Well Being 翻译“全面小康”再贴切不过了,比官方使用的a well-off in an all-round way 更好。 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原名发展促进网络)在向国内引入并推广inclusive financial sectors(普惠金融体系)这一小额信贷(或微型金融)领域的新概念的时候,反复斟酌过其中文翻译。这个概念是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期间由联合国系统在全球推广的,其基本含义是为社会所有人、特别是贫困和低收入人口提供的金融服务体系。如果直接翻译成“全面金融”,则失去了关注贫困人口的内涵,我提出了“普惠金融”这个中文翻译。这里的“惠”是“实惠”,是让所有人得到金融服务的实惠;不是“恩惠”,不是救济和施舍。Sector是部门,Sectors翻译成系统或体系更好。最终大家接受了我的提议,inclusive financial sectors就被确定为“普惠金融体系”。 看来inclusive这个词已经被成为国际发展领域和社会责任投资领域的热点词汇和关键词,而且这个概念代表了一种更广泛、更高屋建瓴、更理想化的目标。深入研究后发现,inclusive well being概念还与可持续发展相关联,全面不仅是当代人的全面,还包括后代。这不正是中国执政党和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概念嘛!看到此处,不禁有些兴奋,并又联想到另一个源于我们祖先的理念:“大同”。Inclusive well being society 正是一个大同社会。 世界发展到今天,东西方文化在充分交流与融合,当西方社会开始提倡inclusive well being 的时候,作为信奉了“大同世界”理想几千年的中国人,不应该反思并为全人类的发展贡献点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