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研究方法是分层次的

(2006-12-30 19:42:10)
    受导师影响和启发,前段时间读了些关于研究方法的书,有点肤浅的感想,请朋友们批评。

研究方法是分层次的

几本比较好的研究方法的书1

    国内关于研究方法的书并不很多,本科或研究生阶段关于研究方法的课程教授更是不多见。可能有人说,本科阶段培养的是职业导向的毕业生,研究生阶段也是给导师打打零工,学研究方法显得没有必要。我觉得不然。反观本科生的毕业动向,是有相当一部分要读研的,由于本科缺乏相关研究方法的训练,导致读研的短短两三年里做什么事都畏首畏尾,无法施展。
    读过研的都有深刻体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学习方式有很大不同,最主要的可能是需要自主设计一套学习体系,达到预定的目的。没有相关研究方法的训练,做到这点是很难的。再如果自己不及时补充相关知识,只能逆反而混过这两年。
    所以“方法很重要”。当然,教授研究方法需要很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科研实践,一般人做不到;有这样造诣的大抵也不会有时间教授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这也是国内研究方法淡化的一方面原因。

研究方法是分层次的

几本比较好的研究方法的书2

    因此自读研以来开始自己钻研研究方法。读了一些,现在分分类。我觉得研究方法可以粗分三个层次。
    首先是方法论(methodology,这里刨除辩证法等哲学方法论)。就本人研究领域(管理)而言,李怀祖老师的《管理研究方法论》最具代表性。这本书立意很高,涉及很广,管理学研究的所有领域几乎都可以从中获得方法论的支持。当然关于具体的方法说得就不很具体,这就要看第二层次。
    第二层次我称之为研究方法(methods,狭义)。例如重大出版社翻译的那套万卷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量表编制》《研究设计》等,还有王重鸣老师的《心理学研究方法》,陈向明的《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等都是此类。这类书就某个领域或某大类方法进行深入阐释,告诉我们在使用某种研究方法时的本本末末。
  第三层次是最底层的,我称之为研究技术(means)。例如我所用到的测量技术就参阅了王孝玲的《教育测量》,复大出版的《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甚至马国庆的《管理统计》等都可以归为此类。这类研究方法或研究技术,讲的一般很细,细到公式的说明和具体操作;也很专,专到只适用于某一类问题的研究。
  三个层次的研究方法同等程度重要,缺少哪一层次的训练,都会在日后的研究工作中捉襟见肘,四处碰壁。只是,如果懂得了这些层次,在以后的方法训练中就会少走弯路。个人建议从高层次读到低层次,每一层次根据自己研究需要选择一两本细读。

研究方法是分层次的

几本比较好的研究方法的书3

  纯看研究方法是很枯燥的,应该和研究课题或实际工作联系起来,遇到问题应及时查阅相关的研究方法。例如,前段时间我们要进行一次调查,就遇到如何设计问卷,问卷怎么发放,怎么抽样等问题,最后还是参照了《调查研究方法》获得了科学依据。以后的调查遇到类似问题可能就会运用得得心应手。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许多著作、研究报告中学习作者的研究方法,这也是一种获得方法知识的捷径。如柯林斯的《基业常青》(国内出了本《事业常青》读起来很垃圾,注意辨别),写到对于研究对象的处理,很细致很巧妙很有说服力,这本书反映的研究方法很值得研究。还有香港科技大学徐淑英主编的《中国企业管理的前沿研究》,让人感觉他们“玩数字”玩到了家,方法的运用极其娴熟,不愧是一群受到国外训练的学者。
  关于研究方法的培养和训练不是一朝一夕而就的,就像我建议导师在学院给研究生开设研究方法课程时,导师所说,“方法的学习与学术氛围有很大关系”!确实,如果是给一群面无表情的臆想者,或蒙混度日的浮躁分子讲研究方法,无异于对牛弹琴,浪费光阴。

酸甜生活

四处走走 

嘉兴南湖

天坛、景山、大剧院

中秋赏月观灯

泰山两日

圆明园:历史不容淡忘

嘉善西塘

广场、长城、鸟巢

西柏坡红色一日

长白山猎奇

爬香山,看红叶

北海、美术馆、后海

海河沿岸假日风情

济南一日

兄弟团聚,盘山滑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