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报道独家:章子怡释然再谈“非常时期”

标签:
章子怡我的父亲母亲琴琴最爱第二次握手娱乐 |
分类: 明星专访 |
电影报道独家:章子怡释然再谈“非常时期”
在昨天的节目中,我们为大家报道了章子怡凭借在《最爱》中的出色表演赢得了新一轮的掌声和赞誉。话说19岁时的章子怡,在《我的父亲母亲》中扮演了情窦初开的农村少女招娣;如今32岁的她在《最爱》中又演绎了为爱牺牲的农村少妇商琴琴。处女作与新作之间的这份巧合,犹如一个奇妙的轮回。而章子怡在塑造这两个角色时,又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感受呢?今天的周末人物章子怡专访,就为大家细细讲述。
【《我的父亲母亲》见证青涩】
十几年前,《我的父亲母亲》中的昭娣情窦初开、单纯执着,《最爱》中的商琴琴嫁为人妻、但爱得压抑。两个人物看似毫不相同,却都成为章子怡心目中的最爱。
章子怡:影片上映的时候好多观众就说,你以前拍过一部农村戏,然后这么多年回来又拍了一部农村戏,对于我来说没有轻和重,都是在我的人生特别关键的时候演出的,,我很爱这两个角色,我也觉得她们两个也是无法替代的。
之所以这两个角色在章子怡的电影生涯中举足轻重,是由于她们见证了章子怡的成长。拍摄《我的父亲母亲》时,章子怡还是个19岁初出茅庐的大二学生,犹如一张白纸。
章子怡:你也不懂拍电影是什么,自己也不是个演员,只不过被选上了,去勇敢地站在摄像机面前,很听导演的话,那完全是一种真情流露。
而张艺谋导演正是看中了小章子怡身上这种初出茅庐的青涩。银幕上的昭娣勇敢地成为十里八乡第一个自由恋爱的女孩,银幕下昭娣的情窦初开也让少女子怡感同身受。
章子怡:因为我那时候状态也是那个样子的,就是一个少女般的那种冲动,看到老师像心里像有小鹿一样的那种紧张、、羞涩、激动,那就是我当时的一种感受。
张艺谋为昭娣设计的绿头绳与大花袄,成为了片中最难忘的色彩。如今的章子怡回忆起那份天然无雕琢的美,依然怀念。
章子怡:每一天我都穿成那个样子,那种美我觉得是那个年龄的美,那是对生活完全最真实的一种体会,是最自然的一种美,就没有什么修饰。
那时的章子怡不仅气质淳朴,表演起来更是不经修饰,纯得可爱。
章子怡:我清楚的记得我跑得很快,嗖嗖的,摄影机都抓不到我,然后我一下子就摔出去了,我就听到张艺谋导演大喊别扶她!然后我就继续演,继续跑。
【《最爱》见证坚强】
时光荏苒,拍摄《最爱》时的章子怡早已成为国际影星。在巨大的事业压力下,经历了无数风雨的章子怡期待着一次新的突破,也让她更加向往扮演性格勇敢坚强的角色。
章子怡:琴琴又是另外一种状态,如果没有人生阅历的话,恐怕我也没有办法把她演绎成现在的深度。
发生在琴琴身上备受压力和争论的那份爱情,让这个人物美得悲情,令章子怡为之心动。虽然柔弱,但即使被丈夫抛弃,琴琴也依然穿着漂亮的小袄行走在小学校里,美得犹如一朵被压抑的花。这份执着与坚强更像是宣言,向每个人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片中,病重的琴琴为了救同样生病的爱人,不惜一次又一次将自己泡在凉水里,这场戏的拍摄让观者心痛,也让子怡再度沉浸在角色中难以自拔。
章子怡:当时那种嘴唇变化的颜色,手指抽搐的幅度,以及你要做出来好像在凉水里的样子,都让你真的沉浸在角色里。我觉得其实不是拍摄有多辛苦,是心累。
虽然心累,但在拍摄这段戏的过程中,也让章子怡豁然开朗,对爱情与生活拥有了更大的信心。
章子怡:因为琴琴知道如果换做得意,他也会这么做的。我还是相信爱情,我觉得爱情是永恒的。
《我的父亲母亲》见证了小子怡的青涩,而《最爱》又见证了章子怡的成长。昭娣与琴琴这两个角色,犹如章子怡和自己的第二次握手。而由于她在其中倾注的心血,也使得这两部作品对她别具意义。章子怡称这是在特殊的时间纪录下了自己特殊的人生状态,所以特别值得珍惜。
【《中国电影报道》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每晚19:00,经纬、瑶淼、李蜜三位美女主播与您真情相约,精彩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