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坛盘点:周迅 周润发暗生情愫“发乎情 止乎礼”


标签:
影评孔子发哥剧本周润发鲁国娱乐 |
分类: 明星专访 |
2010年1月22日,电影《孔子》在全国上映。导演胡玫携周润发、周迅等主演,首次将距今2560多年的古圣人“孔子”,通过大银幕送到了如今的80后、90后面前。影片中的孔子不仅是我们印象中的思想家、教育家,还满怀政治抱负,善兵法、会武功,而且非常有女人缘,其英雄形象让观众倍感惊奇。值得一提的是,《孔子》上映之时正逢好莱坞巨制《阿凡达》热映,票房压力可想而知。其实,从创作剧本到演绎角色再到影片面世,电影《孔子》的诞生过程一直是压力重重,坎坷不断。
知难而进
胡玫:从影以来算是最大的一个挑战了
不满剧本
周润发:我不演有光环的人。
孔子动武
观众:和我们认识的孔子有出入
子见南子
胡玫:这个反对之声一直不绝于耳。
历经重重磨难
《牛年影坛拍案惊奇》为您独家揭秘
《孔子》诞生记
2008年8月4日,电影《孔子》召开了启动发布会,编剧陈汗把电影剧本交到了导演胡玫的手上。从这一刻起,第一次要把享誉世界的孔圣人搬上银幕的胡玫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2008年8月4日《孔子》启动仪式)
胡玫: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从影以来算是最大的一个挑战了。
虽然如履薄冰,胡玫还是豁出去决定一试。影片启动之后,原本预计马上就能开机,可是直到2008年年底,电影《孔子》还是没有动静。
胡玫:1901原定10月,在年底之前必须开拍,我就有点急了。
2009年3月底,《孔子》终于低调开机,这距离2008年8月影片启动已经过去了将近8个月的时间。人们不禁要问,这8个月的时间里《孔子》剧组到底出了什么状况?一部万众瞩目的影片为何如此难产呢?原来,孔子思想博大精深,一生故事繁多,在银幕上浓缩展现实在困难。因此在影片启动发布会后,胡玫就一遍一遍地不断修改剧本,与此同时,影片的选角工作也陷入了困境。
从陈宝国到陈道明,从濮存昕到张丰毅,从李幼斌到姜文,但凡沾边的内地一线男星,几乎都列入过“孔子”候选人的名单。当这列长单还没让人琢磨明白时,片方再次透露有可能请港台演员担纲出演孔子,一时间公众和媒体猜测不断。历经三四个月,谁来演孔子还没有定下来。那么,在导演胡玫的眼里,最理想饰演孔子的演员到底是谁呢?
其实,早在影片筹备之初,胡玫心中就有了扮演孔子的最佳人选。
胡玫:第一次下意识想到周润发,还不敢想,离我比较远。
正是因为觉得遥不可及,所以当大家纷纷猜测谁将扮演孔子时,胡玫选择了缄口不言。
胡玫:如果说了就不太好,不成为事实的话,还是先保护一下吧。
直到剧本改到十几稿,电影中孔子的形象已经基本描摹出来的时候,觉得时机成熟的胡玫将《孔子》的剧本递到了周润发手中。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周润发看过之后想都没想就一口回绝了。
周润发:我不演有光环的人。
胡玫:剧本给到他,很快拒绝了,因为的确很不成熟。
周润发的拒演结结实实给了胡玫当头一棒。但胡玫并不死心,她知道如果想唤回大腕周润发的心,就必须继续在剧本上下功夫。可是,接下来的几稿周润发都不满意,在一个辗转难眠的夜晚,胡玫把剧本发给了跟她合作过《汉武大帝》,同时也创作过《亮剑》《人间正道是沧桑》等众多经典作品的著名编剧江奇涛,将最后一丝希望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江奇涛:2010第二天一早他就给我打电话,说胡玫咱俩得见一面,说这个剧本这样有问题,胡玫:我很高兴,他这样算上了我的套了。
江奇涛接手剧本后,不再像原剧本那样展现孔子从17岁到73岁的传奇一生,而是从孔子51岁担任鲁国中都宰写起,这与周润发50多岁的年龄恰好吻合。反复修改到第33稿时,心怀忐忑的胡玫再次把剧本送到周润发手里。
胡玫:3004我拿给周润发看,周润发觉得这个时候他可以演了。(接)我算了一下,最后一共改了33稿。
皇天不负有心人,历经8个月的艰苦努力,《孔子》的剧本和主演终于全部到位。可没想到的是,影片开拍后,《孔子》剧组又遭遇了危机。
周润发演孔子引发质疑
到底懂还是不懂
周润发:我其实不懂,不懂孔子。
任泉:这不懂那不懂,他很懂的。
《孔子》诞生记为您继续讲述
(5月20日《孔子》首次公开探班)
周润发:(您之前对孔子有多少了解?)一点也不了解,书也没怎么读过。
周润发:(接拍这部戏之后呢?)也没怎么看过。
周润发:(那您没读过怎么揣摩这个角色呢?)导演教我啊。
这是《孔子》开拍后,周润发第一次带妆出现在媒体面前的情景,当时面对媒体的追问,周润发表现出一副对孔子丝毫不了解的态度,瞬时引发了媒体关于“周润发不懂孔子”的质疑声浪。
面对媒体的强烈质疑,《孔子》剧组的同仁们忍不住出来替发哥抱不平了。
胡玫:他说他不读《论语》,我觉得这是一个戏言,他是开玩笑,他是不可能的,因为我都亲眼看到他在读。
任泉:凭我对发哥的了解,我觉得发哥从来不在戏之外去炫耀或者是舞弄他的关于戏里边的一些创作的过程。这不懂那不懂,他很懂的。
既然大家说法不一,周润发到底懂不懂孔子似乎还真成了一个谜。不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咱们还是到《孔子》片场去打探一番。
孔子注重礼仪,讲究行跪拜礼,周润发在片场经常长跪不起。
胡玫:每一天他能跪着的时候,他不坐,他基本都跪着。
任泉:跪久了就这个膝盖麻了以后,那个骨头和地板接触以后,真的是很痛。
面对剧组成员,他的礼节也无处不在。
周迅:非常谦逊的一个态度,到现场就握手就鞠躬。
霓裳扮演者李欣汝:别人跟发哥鞠躬,发哥马上就回一个更大的,就是超过90度的这种锐角给别人。
不仅在表面上践行孔子的礼法,周润发还发自内心深入体会孔子的“仁爱”思想,力求与孔子形神合一。
任泉:我们剧组有一个刚刚来剧组的一个小孩子,大概十七八岁吧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去世了,然后妈妈在农村。在他过生日的时候,发哥和发嫂买了很大很大的蛋糕,送到他的房间,谁都不知道。
如此看来,周润发懂不懂孔子就不言自明了。那么,周润发在影片中会仅仅只表现孔子这种古圣先贤的风范吗,他将会塑造一个怎样的孔子呢?
周润发塑造孔子大突破
是圣贤更是英雄
擂鼓焚敌赛周瑜
武子台大战中周润发擂鼓烧敌和《赤壁》中梁朝伟擂鼓火烧赤壁做同屏对比
用兵堪比诸葛亮
张兴哲:他的那场戏给我的感觉就像当时的那个诸葛亮的空城计一样。
《孔子》诞生记
其实,早在反复斟酌剧本的阶段,导演胡玫心里就在不停琢磨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给影片中的孔子定位。如果完完全全把孔子拍成举世皆知的思想家、教育家,那电影的好看性可能就会大打折扣。
胡玫:电影要娱乐大众,是不可以回避的,所以你要把故事变得好看,可能一些非常有思想性的非常有教化意义的不适合电影。
在查阅大量史料后胡玫发现,孔子不仅仅是一位儒雅圣贤,他精通兵法、擅长骑射,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盖世英雄。于是,为了适应电影市场的需要,特别是为了赢得80后、90后这些影院主流观众的青睐,胡玫在表现孔子圣贤一面的同时,更大胆选择了根据史实侧重展现孔子英雄化的一面。
胡玫:能否被今天的80、90后观众感兴趣,就像你说的里边做了大量的取舍。
影片中,胡玫与周润发通力合作,以四场大戏将孔子的英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人殉之争这场戏中,孔子面对大批贵族阶层的阻挠与威胁,坚持废除奴隶陪葬制度。宏大的宫殿之上,孔子挺胸而立,挥舞双臂,舌战群臣,俨然一位孤胆英雄。拍摄这场戏时,周润发表现出来的英雄气魄,给鲁国著名武将公山狃的扮演者都吓到了。
公山狃扮演者张兴哲:(周润发)穿了一身黑衣服,然后我在这面他在那面,我正找找,他一喊我说(公孙)大人,我一回头,当时心里边我这是在跟孔子在说话,我怎么说?然后走到跟前,走到孔子的身边之后,台词有点语无伦次了。
另一场戏中,孔子为借五百战车,被迫与陈建斌扮演的鲁国权贵季孙斯比箭,此时的孔子眉宇之间英气凛然,拉弓放箭百发百中!
胡玫:他是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精通,这个人是个能人甚至于说是个完人。你们就可以想象他的射艺也是精通的。
而到了夹谷会盟这场戏,面对齐国十万大军的咄咄逼人,孔子屹立高山之巅、运筹帷幄,巧借牛车掀起的满天飞尘,造成千军万马奔来之势吓退齐王,其智谋与胆略跟唱空城计的诸葛亮不相上下。
张兴哲:他的那场戏给我的感觉就像当时的那个诸葛亮的空城计一样。
周润发:那个故事实实在在写得太好(接)我有这个梦想,就想把他演活那个人。
在武子台大战这场戏中,叛将公山狃集结大军杀到都城。千钧一发之时,孔子登上高台擂动战鼓,倾刻间火油滚滚倾倒而下,条条火龙直扑叛军,此刻的孔子变身触变不惊、指挥若定的元帅,与电影《赤壁》里火烧百万曹兵的大都督周瑜相比都毫不逊色。
胡玫:这是唯一一次显示他军事才能的胜利的指挥,这也是史料记载的,就提供给我们十分好看的戏的动作性,因为电影需要这种动作性。
四场戏下来,周润发将孔子的英雄气概演绎到了极致,而这种气势恢宏、紧张激烈的情节设计也让影片更加精彩好看。
观众:影片很激烈,跌宕起伏很好看啊,发哥演的孔子真的是个大英雄。
观众:场面很大,情节也很紧张刺激,还有发哥演的孔子感觉跟《赤壁》里的周郎挺像的。
观众:这是我没想到的 一直以为孔子是擅长文而不懂武的。
常言说美女爱英雄,既然导演胡玫把孔子塑造成了一位旷世英雄,就肯定少不了美女的爱慕,于是,她又和周润发、周迅一道精心设计了“子见南子”这场戏。
子见南子
秋波暗送
胡玫:她的真情打动了孔子。
《孔子》诞生记
看两大巨星如何演绎孔子千年不解之情
2009年5月20日,《孔子》剧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对中外媒体开放探班,展示的就是这场“子见南子”的戏。宫殿内,周润发扮演的长须孔子跪在殿中,而身着蓝色华服、头顶金色凤冠、脚踏超高木屐、手执羽毛蒲扇的“南子”周迅满脸含笑,绕场一周端详孔子,然后一膝跪下,与孔子离得最近时,不超过一个巴掌的距离。
周迅:很短很短的对话当中,其实有很多步骤。所以那个是挺有趣的,她一层一层递进,他一层一层往后退。
虽然两位主演矢口否认,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段戏中南子对孔子秋波暗送的心意。其实史书上对“子见南子”记载只有寥寥二十几字,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独处一室的两人又谈了什么话?无人知晓。于是导演胡玫发挥想象,为这段戏赋予了孔子《论语》里所推崇的“发乎情,止于礼仪”的意味。
影片中当南子委婉地向孔子表达爱意后,保持君子之风的孔子不为所动,于是南子对孔子推心置腹地说了下面这番话。
听完南子这一席话,细心的观众一定会发现,本来不露声色的孔子的脸上微微抽动了一下。
周润发为何要演绎如此微妙的细节呢?套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孔子见的不是南子,是“寂寞”,孔子周游列国、难觅知音,各国君主都不理解孔子的理想,没成想这份理解,竟然出自一个美貌的女子之口,孔子闻听自然心头一颤。
胡玫:她的真情打动了孔子。
周润发:我们就感觉到了两个人,这种感情的交流是很到位的。
在这场戏的结尾,虽然孔子和南子都动了真情,而且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心灵沟通,但恪守君子之道的孔子还是做到了自己所说的“发乎情,止于礼仪。”临别之时,两人惺惺相惜、依依不舍,而入戏太深的周润发事后也感叹和周迅的感情戏意犹未尽。
周润发专访:不晓得为什么我跟她一起,就很有那种感情的冲动。虽然是一个不长的戏,完了以后我希望还继续跟她不停地再演。
子见南子这场戏很多观众看了非常感动,圣人也有七情六欲,而在一个美丽聪慧又善解人意的女子面前能做到克己复礼,这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然而在这场戏公布之初,很多人都曾怀疑这种虚构孔子感情故事的必要性,甚至遭到了“孔家第75代直系子孙”的抗议,面对重重阻扰,导演胡玫仍然坚持己见。
胡玫:注意他(孔子)对女人的态度,“唯女人小人难养也”(接)但已经过了2500年了,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女人越来越可怕了,女人都当导演,当领导,我一定会作为女导演,要给女性在这部电影里留下一个印记,这是我个人情感上的一个选择。
都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勇敢的,尽管《孔子》一路走来荆棘丛生,上映后的各方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但《孔子》剧组迎难而上、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深深钦佩。毕竟,在很多外国电影人竞相筹拍孔子题材电影的当口,孔子的银幕形象已经在中国首次诞生了。好了,感谢收看《中国电影报道》春节特别节目,《牛年影坛拍案惊奇》,明天精彩继续。
【《中国电影报道》为您倾情呈现2010年春节特别节目,《中国电影报道》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每晚19:00,经纬、瑶淼、李蜜三位美女主播与您真情相约,精彩不容错过!博客独家娱乐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