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报道》秦腔唱出“铁人”精神

标签:
秦腔石油工人铁人中国电影报道王进喜大庆娱乐 |
分类: 星闻速递 |
电影《铁人》中,王进喜和他的徒弟们都有个特殊的爱好,那就是唱秦腔。可以说这秦腔是贯穿了他们在大庆油田的整个奋斗过程。无论是高兴的时候,还是困难的时候,他们总会随时随地吼两嗓子秦腔。下面我们就去领略一番这些石油汉子粗犷的歌喉。
唱秦腔苦中作乐
电影《铁人》以“铁人”王进喜为原型,讲述了两代石油工人奋斗历程中发生的感人故事。影片中,六十年代初第一批石油工人满怀憧憬来到大庆,可到了才发现当地的条件远不如他们想像的那样。
关键词:第一代石油工人条件艰苦
吴刚:到了萨尔图什么都没有,连吃住什么都没有,……他们就是穿着棉衣服来了,没有吃的,没有住的。住在牛棚里面,这是真事。没有筷子,干树枝子一掘,削削当筷子,他们的帽子摘下来之后当饭盆,就是这样。
条件虽然艰苦,但这并不影响石油工人似火的热情。简陋的牛棚里时常会传出他们豪迈的歌声。这其中,西北汉子王进喜最爱唱的就是秦腔。
吴刚:给大家鼓劲,唱秦腔。他有一种西北汉子,男人的坚强。也是他骨子里的信仰,信念。
唱秦腔比拼士气
艰苦的条件同样也没挡住其他石油工人的步伐。没几天功夫,大庆便聚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油工人。
吴刚:全国天南地北人云集,云集大庆,在那儿开发。挖采石油,大家每一个支队,每一个钻井队,大家都憋了一口气了。要甩掉贫穷的落后帽子。
充满干劲的石油工人聚在一起难免要互相比赛。这不,在誓师大会上,不同井队的工人就连唱歌都较着劲。
关键词:秦腔展现精神风貌
吴刚:第一代的这些石油钻井工人们,那种风貌,那种精神,我觉得通过秦腔的手段展现出来。
唱秦腔来扛饿
大庆的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可不幸的是,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也影响到了这些奋战在第一线的石油工人。
吴刚:大家粮食定量了,真是饿的没有劲了,演我徒弟的那小嘎子,演我那小豹子那个哭了
虽然物质极度匮乏,但他们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利用唱秦腔来给自己鼓劲儿。
关键词:秦腔是精神食粮
吴刚:没有办法。只能用自己内心的这种浪漫,来给大家鼓鼓劲。
也正是靠着内心的这份浪漫,这些忍受饥饿的石油工人坚持了下来,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
唱秦腔挽留爱徒生命
影片中,一次意外事故,王进喜最看好的徒弟万堂不幸受了致命伤,在送往医院的路上,惊慌失措的王进喜希望用秦腔来阻止万堂生命的流逝。
就是这样,无论是身处多么艰难的环境,遭遇怎样的困苦,王进喜的秦腔似乎成了他力量的源泉。让他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咬牙坚持下去。而正是这份坚持,才成就了“铁人”精神。
吴刚:在他最难受的时候,……在徒弟们最困难的时候,最无助的时候,永远能想起王进喜最喜欢的秦腔,其实是给所有的战友们,同事们在鼓劲,让大家坚持,咬牙。
【《中国电影报道》4月30日报道,《中国电影报道》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每晚18:50,经纬、瑶淼、李蜜三位美女主播与您真情相约,精彩不容错过!博客独家娱乐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