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报道》许还山:锐意改革的“制片主任”

标签:
制片主任中国电影报道代理市长计划经济许还山广州娱乐 |
分类: 明星专访 |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尚在计划经济下,电影产业在这时也面对着种种难题。于是,很多电影人希望在电影创作中能够突破传统,走出一条更符合规律的新路。这其中,就包括后来拍摄了轰动一时的改革题材电影——《代理市长》的著名演员,许还山。
80年代中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的思潮正在涌动。作为演员的许还山,也在思索:怎样才能突破计划体制的不合理部分,实现剧组工作效率的最大化,把钱更好地用在刀刃上。
(许还山):我就始终想,虽然我是个演员,到底一部戏花多少钱,我真想试一试。
终于,机会来了。1985年,演员出身的许还山变换角色,出任了改革题材电影《代理市长》的制片主任。
(许还山):是全国第一个承包的戏。是在经济管理上,我亲自操盘来做。
电影《代理市长》讲述的是,演员杨在葆扮演的代理市长肖子云,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变革中,大胆开拓,锐意改革的故事。在片中,肖子云打破了一些计划经济下的旧思维、旧模式,招致了保守势力的质疑。这其中,就有许还山扮演的市委书记罗廷。
虽然在影片中扮演了一个保守派,但是在电影外,作为制片主任的许还山,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改革派。
(许还山):举一个例子,拍摄的摄影师马达烧了,按照常规来讲,就得从广州坐飞机,叫机械员抱着机器赶紧回北京,送到北影的机修车间去修,也许五天,也许一个礼拜……全组在那等着,等你机器修好回来,到了广州再拍……我说不能在广州修?……结果我一个剧务出去了,他回来说许老师,我们找到了一家可以修这个机器,他是退休的一个老技师,可是没有发票。……我说赶紧开车把它送去。晚上抱回来,修好了,连夜就开机了,多少钱?20块钱。……后来会计就跟我说,许老师这20块钱没有发票怎么弄?我说从我的费用里边出。……在北京来回一趟,停一个礼拜机器多少钱?这么多人吃马喂,我20块钱,就为了一张发票坑死了?
正是带着这种随机应变的改革精神进行创作,电影《代理市长》上映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引发了人们对经济改革的思考和讨论。从这个意义上说,许还山不但在电影创作过程中现实了自己的改革梦想,更将他对改革的理解和愿望,带给了更多的观众。
【《中国电影报道》12月15日报道,《中国电影报道》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每晚18:50,经纬、瑶淼、李蜜三位美女主播与您真情相约,精彩不容错过!博客独家娱乐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