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上的今天:中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2010-09-17 16:14:18)
标签:

学术

文化

分类: 我是医学生

http://www.bioon.com/trends/UploadFiles/201009/2010091712101253.gif
我国科学工作者在进行牛胰岛素的合成实验(资料照片)。

http://www.bioon.com/trends/UploadFiles/201009/20100917122137339.jpg

 

高倍显微镜下的人工合成蛋白质——胰岛素结晶

1965年9月17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等单位经过6年多的艰苦工作,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一种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这是当时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力的最大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实验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一个合成蛋白质的国家。

蛋白质研究一直被喻为破解生命之谜的关节点。胰岛素是蛋白质的一种。由此,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标志着人类在揭开生命奥秘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步。

和“两弹一星”一样,中国人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胰岛素被负载了很多意义:科研的,民族荣誉感的。

尤其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这是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几乎是接近零距离的接触。直到这么久过去了,这也是对中国在科学领域里做出世界上第一流成绩的一个最好证明。

人工合成胰岛素: 生命之门再次打开

1958年12月底,人工合成胰岛素课题正式启动。不到7年,也就是1965年,人工合成胰岛素获得成功。

作为一种蛋白质,胰岛素由A、B两条肽链,共17种51个氨基酸组成。人工合成胰岛素,首先要把氨基酸按照一定的顺序连结起来,组成A链、B链,然后再把A、B两条链连在一起。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在上世纪50年代末,世界权威杂志《自然》曾发表评论文章,认为人工合成胰岛素还有待于遥远的将来。

1958年12月底,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课题正式启动。中科院生物化学研究所会同中科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联合组成研究小组,在前人对胰岛素结构和多肽合成的研究基础上,开始探索用化学方法合成胰岛素。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化学系负责合成A链,中科院生物化学研究所负责合成B链,并负责把A链与B链正确组合起来。

概括起来,研究过程可以分成三步:第一步,探索把天然胰岛素的A、B两条链,重新组合成为胰岛素的可能性。研究小组在1959年突破了这一关,重新组合的胰岛素结晶和天然胰岛素结晶的活力相同、形状一样;第二步,分别合成胰岛素的两条链,并用人工合成的B链同天然的A链结合生成半合成的牛胰岛素。这一步在1964年获得成功;第三步,经过半合成考验的A链与B链相结合后,通过小鼠惊厥实验证明了纯化结晶的人工合成胰岛素确实具有和天然胰岛素相同的活性。

研究小组经过6年多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965年9月17日,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原国家科委先后两次组织著名科学家进行科学鉴定,证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具有与天然牛胰岛素相同的生物活力和结晶形状。

随后,1965年11月,这一重要科学研究成果首先以简报形式发表在《科学通报》杂志上,1966年3月30日,全文发表。

自1966年3月“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研究工作在《科学通报》杂志上对外发表后,许多国家的电视台和报纸先后作了报道。各国科学家纷纷来信表示祝贺。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托德的来信为这一伟大的工作向研究者致以最热忱的祝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