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影片一点不复杂,故事讲的是一次美国大兵的营救行动,在美国制造的电影中,这种题材并不鲜见,著名的《拯救大兵瑞恩》即是这一类型的巅峰之作。然而,《太阳之泪》这部影片从名字来看,显然带有一定的文艺色彩,起初正是盯着这个片名来看的,看了几分钟之后才发觉跟设想有较大的出入,待我确定它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救援片后,美国人的信仰和价值观念通过故事的发展一点一滴地传递出来,将其视为美国政府或者主流价值观的宣传片来看并不为过。
和营救大兵瑞恩不同,这次营救的是一位拥有博士学位的女医生莱娜,而且是一位凭借着婚姻关系加入美国国籍的女人,她在非洲国家尼日利亚为当地的病人看病,等到尼日利亚发生军事政变,仇视基督徒的叛军开始清洗不同信仰的民众,包括很多手无寸铁的平民。在这个时候,以布鲁斯•威利斯为首的美国海豹特种突击队开始执行任务,目的是救回已是美国籍的女医生(必须救出)和负责替上帝传教的牧师与修女(如果他们想离开的话)。游弋在非洲海岸的美国航母第一时间在新闻报道的同时出现,不得不佩服老美对待时局的应变能力,航母作为大国之利器,随时出动保护本国公民,这也正是美国一直所宣扬的对待其公民的保护,国家以后盾的形式出现在每一公民的身后,在当今世界,恐怕除了美国无出其右。
如果从保护公民和保护宗教的角度去讲,这部影片的“不抛弃不放弃”精神也许更值得人去尊敬,虽然我不能肯定在实际情况中老美是否会这么做。
布鲁斯•威利斯饰演的首先是一位军人,作为军人,遵守命令是天职所在,然而为当地难民提供医疗服务的莱娜医生坚持要带着她照看的70名难民一起出境,否则她也不愿离开,老布开始面对在遵守命令和良心选择之间的冲突。假设在电影持续到半小时左右时,老布带着女医生顺利地乘坐直升机离开,而不管那些跟随的难民,不管缩在直升机角落痛哭的女医生,不管自己心灵的触动和纠结,坚决地抛开难民返回航母,他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也就没有了后面为自由而战的牺牲,没有了跌宕起伏的冲突,没有了影片核心的价值观。或许,导演们在设定剧情时早就要求军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服从,至少在这部电影里不服从,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所捍卫的正是美国一贯宣扬的自由、平等和博爱,不必去疑问这么做是否必要,也不用拿营救者和被营救者的价值来做比较,整个营救已经不仅是简单地救出几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社会和国家的价值观。毕竟,我们还有许多值得去珍视的东西,比如民主,比如信仰。
谈到信仰,我不知道影片在刻画尼国的叛军时怀着怎样一种心理,尼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叛军要消除信仰基督的民众,所采取的是简单而野蛮的杀戮方式,杀掉虔诚祈祷的修女和牧师,杀掉毫无反抗能力的病人,明显影响着观影者对于伊斯兰教的态度。伊斯兰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之所以能获得广泛的信众,恐怕不可能支持随意杀人,在西方的话语权中,对伊斯兰教的描述正如妖魔化中国一样,更多的出于政治而非宗教的目的。导演安排叛军残忍而暴虐的行为,不知是为了显示信仰“邪教”的人是多么邪恶,还是为海豹队员的主动出击寻找借口?要知道自古至今,不分国家种族,都存在过虐杀的事实,驻日美军不是也发生过强奸杀人案吗,人性丑恶、残暴的一面不是信仰了上帝就能解决的。
影片最后有一句话给人印象深刻:The only thing necessary for the triumph of evil is for good men to do nothing.(邪恶得逞的唯一必要条件就是好人袖手旁观)作为“世界警察”,美国总有理由去成为好人,成为抑制“邪恶”的力量,成为人道主义旗帜的飘扬之地,成为不会袖手旁边的那一位。
但我不得不承认,老美在宣传自己、共建和谐社会方面的功夫不在本国之下,主旋律的观念通过大碗、特种部队、自由等字眼和方式滴水不漏地宣扬出来,情不自禁地让人感受这股来自大洋彼岸的魅力,即使现实和理想之间仍有很大的差距。
战争的残酷,饱受战乱之苦的非洲民众,能不能也在上帝的柔光之中,让太阳落下同情的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