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咬文嚼字

(2010-11-23 10:07:46)
标签:

杂谈

文字

咬文嚼字

不亦乐乎

分类: 教育杂谈

随手翻看桌边的《咬文嚼字绿皮书2009》,这本小书记载了很多关于语言文字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小差错,或许秉承着纠错改错的精神,咬文嚼字才真正走入了寻常百姓家。8月份的时候参加了咬文嚼字杂志社举办的比赛,一百道在平时说话、写文章容易出问题的语言知识题,起初只是觉得好玩,越做到后面越发感觉自身语言知识的欠缺,维护汉语尊严、追求知识、重视人文素质正是文化自觉性和文化自主性的表现。最终的结果只拿到了优秀奖,据说一等奖的获得者需要全部答对,杂志社寄来了这本绿皮书,好好读一读,相信对自己会有帮助。

比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耳熟能详的古语,其中的“乐”字在很多场合甚至是电视上都被读为“yuè”,误读之深不是一两个人,傍晚和江江一块吃饭时说起这句话,我说了前一半“有朋自远方来”,她直接跟着说“不亦乐(yuè)乎”,我呵呵笑了,语言是严谨的,而我们因为疏忽或者成自然的习惯不自觉地读错用错,很多被传播的人跟着犯错,影响颇为广泛,什么是文化的自觉性,学习到、意识到、查找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及时纠正和发扬,我们的语言才会更精准,我们的文字才会更有效。实习时每周有两天听孩子们朗读人教版初一语文课本,有一篇课文叫《<论语>十则》,开篇第一则就是摘自《论语·学而》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耳濡目染,“学而时习之”后面的“说”通“悦”,读音自然是“yuè”,而“有朋自远方来”后的“乐”是快乐的意思,所以只能读为“”,正是上一句的“yuè”对下一句的“”产生了误导作用,分不清它们的区别,从而使得读音顺口就读错了。

初一的孩子们读的准确,也希望他们能将这种正确性发扬和光大,咬文嚼字、让汉字中的虫害逐渐消失,净化我们传承千年的语言,做一只勤劳的啄木鸟又何尝不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