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雨亦冷
雨亦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962
  • 关注人气:6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朵与天边》外六章

(2024-03-04 15:20:29)
标签:

诗歌

哲学

思考

文化

教育

分类: 心灵之舞
《云朵与天边》


用麦穗的情思穿透
山脊松溪花径的弦
银河风动漫空视域
浪花翻卷手中航线

掉落的云朵铺就蜿蜒天边的流水
这少有人问津的渡口
这发自心底的倾诉
把此岸彼岸浓稠的深思
灌满心帘  布道生命的每一个瞬间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
如果能够穿越时空
我愿意坐上飞奔的列车
伸出真意的双手
与你相触在云里在月里
在人间每一个欢愉且值得纪念的相逢中

(2024,3,22)




《秋景如画》
  

秋景多像一幅斑斓持重的画
我喜欢在这幅七彩的长廊里
背依山水借由风与阳光的清亮
洗一洗眼睛及身心

想用心灵流淌的画笔
把你摄入永久的记忆
想用泉涌四溢的文脉
一探你的深海心

风却旋起彩叶的衣裙
合奏点亮叶片的音律
裹挟我身不由己的起歌与曼舞

褪掉初始的青嫩与浓艳
略却浮凡的过渡与渲染
生命用双手托举成熟的果实

风范与风度
在这个硕果金黄的季节
在这个万众瞩目的舞台
亦得以极力铺排熠熠彰显

(2023 10 31)


《听琴》

专注于你的内心
我花了大把的光阴

我试图寻找完美人生的秘籍
却忽然发现时光在你的肌理间
一寸一寸爬过

在此之前  我从来没有计算或称量时间的概念
抽象存在在我看来就是日常

可此时  我感到震惊
感到半个多世纪的岁月
竟是这般一点一点
在晨烟升起或落日下山中
走过

当你把万物看作一个整体
时间是漫长而模糊的
当你把它们一个个一件件
具体细数

你一定惊异于时间之快
你也一定能更深体味你拥有的时间与生活

(2023,9,7)


《意境与山水、人格涵养、禅境的关系及结构》
——读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

雨亦冷

有时候“新”即是“旧”,是对往昔艺术形式及内容的反思与探本穷源!

要想改造世界,先得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本民族艺术特性即最关键的点,是什么。

在说意境前,先得说境界。人的境界有五:功利境,伦理境,政治境,科学境,宗教境!功利境主于利,伦理境主于爱,政治境主于权,科学境主于真,宗教境主于神。

而介于真与神之间的便是艺术,既我们将探究的“意境”之说的主体所在。

“意境”就是情与景的有机交融:你看到一片美景,而心怀感动,进而画之言之舞之歌之……此时的景即意象已非纯自然之景,而是融入了你感情的象征体!情与景两相融合,思维的维度及容量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相互推动赋能提高,给人的感受也随之透而深,这即是“意境”之功!

叶嘉莹先生讲中华诗词歌赋的出发点是“有所感发”。只有你内心真的感动,然后把这感动准确而生动的表达出来,才是艺术,才有意境。

艺术家有诗心,天地亦有诗心!艺术家以作品的形式表现,天地以山川草木的形式呈现!艺术家是天地诗心的发现者欣赏者描摹者。艺术家的诗思涌动岂是一物一景所能全量表达,艺术家是以整个自然界生动而多彩的形象或意象为描摹的对象,进而表达出自己的艺术审美与思想倾向!

仅对山川草木客观意象动之以情,仍然不够。还要加入艺术家或明朗或深渺的想像!而此时,艺术家的人格涵养表达功力亦得以显现,境界之高低手法之优劣,不言自明!

意境不是单层的平面的自然模写,而是多层级立体的、融入了作者情感想像人格魅力的艺术化表现。

有三个层级:直观感相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最高境灵的启示。

第一层境,情胜;第二层境,气胜;第三层境, 格胜,即映射着作者人格魅力的高尚格调胜。

情胜即由缠绵悱恻以至于一往情深;气胜即万物在你的眼里心中都是有生命的,即使是周围破败不堪的城墙 ,你也能看出它的过去未来及律动与生机!
格胜,即在拈花微笑里领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境!

缠绵悱恻,既要进的去还要登堂入室,回旋往复;超旷空灵,既要出得来还要登高飞升,悠游意象与形式,镜中月水中花让人无迹可寻。

禅,即是静中的极动,动中的极静。

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也是构成“禅”的心灵状态。

静穆的观照,即为“澄心观道”,几近于“道”;“飞跃的生命”即把道具象化生活化,化为人可感知的诗、画、舞、歌及建筑等。

由丰满丰富的色相表达转向心灵境界的最高阐述,即达到禅境。
禅境是意境的高级形式!

中国艺术意境由道、舞、空白,结构而成。

道的生命在于技,技的表现又启示着道。

比如庖丁解牛,感官停止活动,而心神游于其中,以无厚入有间,炉火纯青,游刃有余!技艺已达到微妙深致的道境!

道的生命与艺的生命,皆是游刃于虚,莫不合于音律,合于起舞!音乐的节奏是它们的本体。没有音乐的节奏就没有道,也没有艺。即“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道或艺,都得经过三步走:写实,传神,妙悟。

天地鸿蒙,需要艺术家用点、线、面、墨、色彩及文字,构建有秩序的网幕,这样,仍然鸿蒙之人,才能透过有秩序的网幕,被点化被开示,双眼因此而闪闪发光,心智亦得以开悟而明朗!

”艺术要刊落一切表皮,呈显物的晶莹真境。”
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

道、舞之外,空白也是中国艺术意境的结构成分之一。

空白处恰有风云雷动雷霆万钧。色即空 ,空即色。空其实是万物有灵存身之地,恰是万丈深情呈现之境!空正是时间上的无限 ,空间上的无边!没有“空”没有“”空白 ”就没有艺术,也就谈不上艺术意境。

空白也称留白,就像我们常用词语“欲言又止”,让人有无限的遐想与想像,且让人回味绕梁,意味无穷。(2023,8,23)



《审美与道德》
——读康德《审美,通向道德的阶梯》

一个善于审美的人,基本上是一个主要精力都被美的自然或人文吸引的人。
只有两个相似的灵魂才可能有相似的特质,才配称之为“吸引”!
审美诗意的活着,你得先有审美诗意存储的园地与土壤:密扎篱笆、深翻勤耕、用心播种,还不能喷农药、不能施化肥……

不是没有杂质噪音入侵你诗意的家园,而是你高度专注的心劲与毅力,即你自己有意或无意砌成的“围墙”,屏蔽了有可能扰乱你心神破坏你和谐生活的人事物!
再或者,你早已与自己达成和解:知道人性的狭隘或卑鄙,知道生活的路不可能全是鲜花铺路一帆风顺;并且不再苛求自己,不再追求完美……

审美是无功利性的,正因为如此,美才在我们实在的生活中,居于形而上的精神高地,才能引领人们关注碧空与远方,关注诗意与梦想!

一朵花,一篇好文,之所以引起我们内心感动愉悦的情感,不是因为花或文宿有的审美的客观属性,而主要的还是因为人,因为“我”。即审美者把自己本有的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而带给我们的体验,在这里审美对象实际上是你自己,只不过借一个恰巧的客观物,让你的情感外显……

而这种审美性,由己及人(与你类似的人),就由个别推及一般,由审美情感及道德情感以至于及道德律,至此,审美与道德形成了亲缘,审美成了通向道德的阶梯。
等你的审美诗意,遍及大街小巷山川湖海,你就为自己营造了一片广阔无垠的诗意栖居的家园。这个时候,你走到哪,哪里都有你或多或少的笔墨文迹,哪里都能带给你暖心润肺的回忆和感动……而你同时已经成为一个无比富有之人!

(2024年2月3日)


《音乐因此比其他任何艺术都深刻》
——读叔本华《艺术的本质》

解决人类存在的问题,是哲学也是其他审美艺术的首要任务。

物的真实本质,生命的真谛以及人类存在的真实本源。这些把我们的智力当成是不受意志芜杂目的束缚的智力,因此我们可以成为认识活动的纯粹的主体,而不是把芜杂目的当成个体认识对象的主体。

任何一件高贵而成功的艺术作品,都从客观的视角,全然而正确的解答了“何为生命”这一疑问。艺术只能用幼稚且童真的语言告诉我们驻于直观中的内容,却不能把我们带入抽象而严肃的反思里。
艺术的解答只是匆匆一瞥的图像,而非稳定而普遍有效的知识。

每一件艺术品都只是为了直观的回答“何为生命”。每一幅油画,每一座雕塑,每一首诗,每一幕舞台剧,皆如是。

音乐也给出了答案。
音乐使用一种能直接为人领悟的语言。虽然这种语言不能用理性再译出来,却把所有生命与人类存在的最内在的本质,道尽无疑。
音乐因此比其他所有的艺术,都要深刻。

哲学思考与其他门类的艺术创作,在方向上与所包含的次要性事物上,虽然不同,但却来自于同一根基。

举一个例子(不当之处,就请方家):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两棵树。其他门类的艺术创作,就像是摄影,每次你只能选准一个角度。然后指着图象说:看这就是生命(用个别或事例代表准则)。无论这个答案有多正确,它也是临时性的。长久终极的答案有待于哲学。

哲学思考是摄像,精确到每一个细枝末节。不仅如此,还要深入探究大树的根系及土壤养料环境光照,甚至空气质量!
哲学把这棵树的历史现在及未来,糅合梳理,找出规律,给出“何为生命”的长久终极的答案!

哲学之于其他艺术门类,就像葡萄与葡萄酒。葡萄是表面的临时的直观的随意的,葡萄酒就是深层的严肃的抽象的反思的。

受主客观偶然性迷雾的遮挡,并非每一个人都知道生命与其他纷繁事物,在真理中的模样,艺术品撇清了迷雾,让人一步一步接近真相,接近真理。

任何一位艺术家的一件艺术作品,都在一个公认的程度上,用澄清或者加倍再现的方式,把蕴含在自然之物中的智慧,揭示出来,转译给读者。即艺术作品是由作者的创作和读者的欣赏,共同完成。换一个说法,作者的意图,是在欣赏者一次次的挖掘中(读者充分的想象力),逐渐显露(有时甚至高出于作品深度)。

艺术的目的是释清理念中的知识是什么?理念本质上是直观的,在其内在规定性上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因而也只能在一条直观的道路上才可行,这就是艺术的道路。谁若把艺术作为描述理念的媒介,谁就理解了理念是什么。

概念恰好相反,概念用冷静清晰的语言把对象全部描述出来,是对对象可能的规定性!

当某件艺术品的构思从纯粹的概念而来。即我们撇开娴熟的艺术技巧,透视到一个清晰有限冷静客观可被穷尽的概念,那这就不是真正的艺术品。

只有艺术作品的留白,是我们不能用针对性的思考引入清晰的概念时,艺术品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

只有艺术家直观把握到的东西,描述起来才有张力,才能持久。

一件艺术品在模具里刚刚成型或在第一遍手稿灵感瞬间来临时,就已经完成。就像被无意识捕捉到的旋律,没有目的,没有任何反思思维的参与,全然是从启迪中得来。只是瞬间灵感、激情与天才冲动!把对现实脉搏的深刻感触与对周遭世界的印象,倾泻出来!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皮与内核不分离!比起那些冗长而精雕细琢的作品,更冷人愉悦更具有观赏性。

知性,技艺,既定程式,是填补在作品缝隙中的凝固粉,是特定的外衣与无聊的内容,这些都不在伟大作品之列!

实用艺术之母是贫穷,审美艺术之母是富余;实用艺术之父是知性,审美艺术之父是天才,是某种形式富余的天才!

(2022,7,8)



《请你一定要相信:知识改变命运》
  

“老百姓没有文化(甚至于不识字),他们不学习不思考也没有焦虑没有痛苦;而拥有知识智慧的人,思考的多,因此焦虑痛苦!”………

我惊诧于这种无知愚昧的说法!

如果把“不知道不了解”当成世界什么也没发生,因此而把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变化着的世界,排除在自己的生活之外,这无异于“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自欺欺人的人,就是一个小点,而世界就是个无边无际的圆!且这个圆还是立体的无限的!你在自己的点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等于你周围全部的版图不存在?这怎么可能?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

这是古今中外多少学问大家智慧专家,通过自己一辈子的实践总结出来的良训经验!非如此,我们历朝历代千方百计保存下来的历史优良传统及经典艺术作品,就无意义可言!

推而言之,我们的教育及国家投入的占财政比例很大份额的各级学校,就都没有存在的必要!!

社会历史的演进,无非是继承传承与发展创新!只有学习实践总结,再学习再实践再总结,这一切才有可能实现!科技实力才有可能不断提高加强,我们的生活也才能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

往个人处说,知识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外貌气质,还能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结构与性格特点!
性格改变了,你对人对事对世界的看法也跟着改变!你的命运也一定随之改变!
不学习 ,这些有益于你生活的更明白更从容的改变,又从何说起?

(2023,7,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