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读书共同体”,造就“书香教师群”
(2011-04-20 22:18:16)
标签:
杂谈 |
分类: 奖励荣誉 |
依托“读书共同体”,造就“书香教师群”
内容摘要:从总体而言,当前教师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读书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笔者所在的学校,通过教师读书社这一“读书共同体”的辐射作用,进一步推动全校性的读书活动,并充分利用QQ群的网络“学术外援”助力教师写作,有效地推进了教师群体阅读,让教师阅读的“星星之火”实现了“燎原”。
关键词:教师读书社、读书共同体、网络“学术外援”
2008年9月,笔者所在的学校制定三年发展规划时,明确提出把“书香校园建设工程”作为学校的建设的五大工程之一。这三年来,学校按照预先的目标,在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学校在2009年和2010年《教师周刊》组织的两届教师读书征文比赛中均获得组织奖,教师获奖人数均为全宁波大市学校之最。
2009年3月,在教师读书社成立4个月后,大家在共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9堂必修课》的基础上,举行了读书交流活动。在交流中,大家充分感受到了阅读对提升教育理念、提高自身境界的积极意义。通过交流,大家相互鼓励,树立了进一步阅读的信心。
此后,教师读书社定期举行读书沙龙,交流阅读的心得体会,分享阅读的收获,走进了陶继新、张文质、吴非、闫学等名家的精神世界。大家在交流中相互推荐自己读过的好书,营造了读书社内良好的读书氛围。2010年和2011年寒假后新学期报到的第一天,读书社的成员们都举行了读书沙龙,迫不及待地分享假期的读书感悟。
这两年来,教师读书社还邀请了全国十大读书推动人物张文质和闫学,与读书社的成员面对面交流,分享大家的读书感悟。
3、发挥辐射作用,成为全校标杆
两年多来,教师读书社的“种子效应”大显魅力。首先从教师读书社自身的成员来看,大家阅读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并且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学校政教主 任小杨老师因是体育老师出身,原先他只喜欢看武侠类的小说,加入教师读书社后,在这一团队的影响下,慢慢喜欢上了阅读教育著作,并且读写结合,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读书社也成为了全校教师阅读的风向标,教师读书社的老师在阅读的书,很多教师都会自己买了来看。比如说,张文质的《教育是慢的艺术》,经常在很多老师的平常交流中出现。
教师读书社每个教研组都有成员,教师读书社成员自然就影响到了组内的其他教师。
二、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全员阅读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推动教师全员阅读才是书香校园建设的真正意义所在,因此,学校除了抓好“读书种子”队伍建设外,推进全员阅读也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好“教师专业报刊征订补贴制度”的引领作用,鼓励教师们自费订阅优秀的专业报刊。此外,2009—2011年,学校连续三年为全校教师人手一份订阅有助于推进教师读书写作的《教育信息报·教师周刊》。
在学校的引领下,教师自费订阅专业刊物的积极性不断提高。2009年达到了人均2.5份,2010年和2011年人均近3份。而且教师的阅读走出了“学科阅读”的局限性,走向了“开放阅读”。教师在专业刊物的选择上,不仅仅阅读自己本学科的刊物,还阅读《教师博览》、《教师月刊》、《师道》等综合教育类的刊物,2011年,教师人均自费订阅综合类的教育刊物近1份。
2010年10月,学校去杭州博库书城采购图书时,一些好的图书,比如《教师的20项修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教师专业成长》、《跟孔子学当老师》等10种书,就按照教师共享书架配置,每本购置14本,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为教师的阅读提供便利。
近年来,党支部、工会和教科室都联合开展有奖读书征文活动,并为教师提供书籍。比如2009学年的寒暑假分别为每位教师人手一本发放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和吴非的新作《致青年教师》,并鼓励教师读写结合。学校每次都举行全校性的读书交流活动,让大家共享读书的收获。
学校还在老师撰写读书征文的基础上,挑选优秀征文参加由《教育信息报·教师周刊》组织的浙江省中小学教师读书征文比赛。在各类读书征文活动中,学校还把精神奖品作奖品,比如2010年寒假开展《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征文活动,教科室把李镇西的《追随苏霍姆林斯基》和闫学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两本全国十大读书推动人物的优秀著作作为奖品,让教师们继续深入地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2011年寒假开展读书征文活动,把吴志翔(塞林)的新作《我们热爱什么样的教育》作为精神奖品!
学校还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建立了教师读书写作群,邀请了著名专家学者、优秀教师同行和报刊的编辑记者作为网络“学术外援”,给力教师读书写作。
1、充分享用群内丰富的学习资源
以下就是他发布的一个励志故事《呵呵,谁是老大——每天一个励志故事(679)》
五个指头站在一起比谁是老大,谁应该排第一。老大说,我最粗,我应该排第一;老二说,我最灵活,我应该排第一;老三说,我最长,我应该排第一;老四说,我最珍贵,戒指是戴在我上面的,我应该排第一;老五有什么理由能排第一呢?老五说,当我们去朝圣拜佛的时候,我领队,在最前面,自然是第一。
此外,群里还有山东省特级教师郑立平,他是全国有名的班主任研究专家,并且组织了一个全国的民间班主任研究组织,经常将一些学习资源发到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