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兴专利第一看“中国制造”嬗变

标签:
专利知识产权华为中兴中国制造通信it |
分类: 赢在天下 |
从中兴专利第一看“中国制造”嬗变
文/毛启盈
3月12日,参加工信部“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专家研讨会”,工信部科技司处长常利民说,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知识产权的问题也是日益凸显,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国际竞争的一个核心要素。
谈到知识产权,就会联想到假冒伪劣,联想到专利,联想到欧美谈“中国制造”时手舞足蹈的情形。
说起“中国制造”,曾经一度被人们看做是中国制造业的一种骄傲,但是当我们慢慢意识到,销售一台iphone利润率接近60%的时候,而中国人仅仅能够拿到其中的2%。“made in china”这块覆盖全球的金子招牌看起来略显尴尬,于是我们喊出需要把“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创造”,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做到了么?
也许是“中国制造”的影响力太大了,某种毫无创造的廉价代工的形象总是会涌现在人们心头。但是创新与我们企业的联想度始终不高。此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一个2011年国内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排行榜,中兴通讯、华为和富士康旗下企业鸿富锦精密位列前三名。
随着2011年全球PCT专利申请榜单的公布,来自中国的企业中兴力压松下、夏普、爱立信、丰田等大鳄,排名第一。
我曾经撰写博文<<应冷静看待“专利大战”>>因为目前国内企业面临双重压力——前有来自国际专利大户的漫天要价,后有来自山寨市场狠命“挖角”,处境艰难。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PCT,可以理解为专利合作条约是专利领域的一项国际合作条约,年度PCT排名,也就是企业在当年向PCT所涉及国家或地区提出专利申请的数量为依据所排定的。中兴位列第一,也就标明在2011年里,中兴在企业内部的创新成果超过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任何一个企业。
其次,成绩自然令人刮目相看,但中兴的第一绝非一日之功,从近几年排名来看,从52位、38位、23位,到2010年全球“第二”,这个第一名也是对中兴多年来坚持创新、付出努力的肯定。在很大程度上,中兴代表着中国商业环境和企业正在酝酿的一场变革,中国市场和企业都前所未有的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近些年迸发出不少优秀的企业,仅通讯终端行业就有魅族、小米、天语等等,而中兴作为国内通信行业的领导企业,在创新上先走了一步,也是带有示范性质的一步。
PCT排名第一,也是中兴近些年企业发展的缩影,也是对于整体中国企业新战略方向的印证。从目前国内环境来看,中国各个行业本土领导企业,都如中兴一样在试图寻找一条搞创新求发展的道路,正在逐步摆脱过去模仿他人,或者把生产当作发展核心的经营模式。创新在国家政策和企业领导人意识中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企业对于研发经费投入,每年超过利润15%。与此同时,创新人才空间和待遇也在不断提升,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如今,国内市场和企业都在积极酝酿创新的沃土,中兴便首先尝到了甜头。
最后,“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创造”过渡,而在如通讯类的行业中,已开始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智力密集型,随之带动了整体行业的国际竞争力。PCT榜单也展现了不仅中国公司中兴在全球载誉,同时中国的通信行业实力也逐步赶超走在世界的前列。虽然有进步,但是在PCT榜单前50位的中国企业寥寥无几,而具有核心或者科技革命价值的创新仍然偏少,这都是中国企业日后需要更进一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