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padiphoneit |
分类: 赢在天下 |
大陆本土企业为何集体缺席iPad供应体系?
文/毛启盈
4月7日,据媒体报道称,iPad里面各种零部件供应商曝光,按照统计,iPad的处理器与芯片方面主要由苹果、三星、东芝、英飞凌、博通、德仪、恩智浦等巨头瓜分蛋糕;面板采用的是韩国LG,PCB板则由奥地利大厂AT&S独家供货。虽然中国几大运营商对iPhone穷追不舍如痴如醉,中国制造商纷纷仿效,推出貌似神离的“山寨品”,但是iPad确实与“中国制造”毫不沾边。
iPad定位介于苹果的智能手机iPhone和笔记本电脑产品之间,通体只有四个按键,与iPhone布局一样,提供浏览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观看电子书、播放音频或视频等功能。3G版本,还可以拨打电话,一款名副其实的大iPhone。但是,在写博客和发微博,应该超过了iPhone的体验。
按照中国人的逻辑,这是脱离中国人消费习惯的产品,适合以娱乐为中心的美国人,譬如用手机发邮件;通信业高度发达的日本人,譬如,上网本在中国市场昙花一现。
所以,iPad 上市第一天销售30万台,按照均价600美元将近2亿美元,很多人对此津津乐道。因为无论是中移动的OPhone ,还是联想的LPhone,“雷声大,雨滴小”,我们看到的是媒体报道如何补贴渠道,补贴用户,却并没有看到沉甸甸的销售数量,以及应用如何让粉丝们沉迷。
这就是数量上的差距。
再看看苹果是怎么赚钱的?以最普通的iPad 16GB无3G版本为例。苹果美国标价499美元,而其材料成本大约仅260美元;带3G功能的高端3G iPad,材料成本大约仅350美元,而售价高达829美元。一款产品净赚超过3500元。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还记得联通引入iPhone那个夜晚,北京世贸天街。如同那个夜晚一样冷,联通版iPhone在推出之后,用40天时间10万部销量。我不清楚这里有多少水分,但是只要算一笔账就知道,联通赚了吆喝。最让人觉得可悲的是,中移动直到现在还在梦里念着iPhone手机的名字。
由此,可以把本土企业缺席iPad归结为三大原因:其一,是我们十年店与百年老店的差距,我们在粗放式的环境下,难以精耕细作,再加上“晕轮效应”,让中国本土企业统统出局;其二,我们本土企业一直盯着三大运营商,而运营商盯着苹果,设备商有心栽花花不开,永远的“单相思”这是一个产业链,也是一个死循环;其三,我们无需创新仍然可以很好地活着。知道通信企业招标采购内幕的大企业,一般不会盲目投入成本去创新,而是在工场门外投钱问路。至于小企业,那就随波逐流了。相关博客:iPad不支持Flash令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