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互联网时代为何还要“送票上门”?

(2008-09-04 18:55:38)
标签:

身边的奥运

电子商务

机票

航空

it

分类: IT评论

   文/毛启盈

  我国网民超过了2.5亿人,跃居全球第一。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实现了“电子机票”,为何我们查机票上互联网,订票却仍然还要走传统的“舍近求远,送票上门”的路子呢?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我们无法理解,就连航空公司的售票小姐也颇为疑惑。其背后暗藏的**颇多,经过初步调查,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这与我们的生活习惯有关。虽然互联网已经比较发达,尤其是对于能能通过机票消费的白领来说,上网已经不是问题,但是,由于受到诚信等因素的影响,人们还是赖于以前的出行习惯,相信拿到手里的纸质机票可能是最可靠的。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简化商务”计划,从2008年6月1日零点起,其下属的全球240家航空公司全部停止使用纸质机票,转为采用电子机票。

  事实上,中国在这方面更为超前,早在2007年10月16日,国内就已经全面推行电子机票以取代传统纸质机票。

  但是,我们拿到了这样一组数据,证实了我们的判断。在2007年国内机票约2700亿的销售总额中,直接通过航空公司网站B2C直销的机票仅有约10亿元,占比微乎其微。

  其二,机票直销瓶颈没有打破。根据媒体报道,目前,南航、国航等几大航空公司的网站显示,目前航空公司网上直销采用的支付方式主要是网银和一些中小第三方支付厂商。不过,由于每个航空公司合作的银行有所不同,加上很多网银对大额支付存在限制,消费者要顺利完成支付并不容易。让消费者为了买张机票而特意申请某个银行的网银显然并不现实。

  同样,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上尽管更专注在航空机票支付领域,但是由于平台知名度小,用户数量也极为有限,无法吸引更多的人使用。尤其机票购买属于比较大额的消费,金额最少几百元,动则上千甚至上万,让消费者为支付机票而接受一个陌生的支付平台,显然更加不现实。

  航空机票B2C直销虽然初步搭建了一些电子支付的渠道,但这些渠道缺乏品牌知名度,缺乏用户的固有缺陷让这些支付渠道只能是停留在网页上的“纸面工程”,远远达不到B2C直销的资金流通要求。

  其三,谁来打破局面。航空公司B2C直销已经叫了两年多,B2C直销对航空公司来说,既节约了人力有方便了消费者,可谓是一举两得。也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根据民航局此前发布的《关于改变国内航空运输销售代理手续费管理方式的通知》,从今年10月1日起,航空公司与机票代理之间的佣金结算将按照市场原则协商确定。在此前,航空公司与机票代理之间的佣金一直按照“3+X”的形式结算。

  根据推测,机票通过代理销售的费用普通在5%到8%之间,而B2C直销的成本则低于1%。这样,可能将其中4%到7%的差价变成利润或者返回给消费者以实现更大的销售,于是,业界预测B2C直销颠覆机票代理的分析可能基于此。

  但是,这个局面将如何打破?在写此文前,我们获悉,支付宝公司日期宣布,今后消费者可以通过支付宝提供的在线支付服务在深航网站上实时预订所需机票,并能享受折上再减5%的优惠。航空公司网站通过支付宝的支付宝方式进行机票直销,其成本相比通过代理商渠道5%至8%的费用大幅节约了成本。整个机票的价钱,甚至不到原成本的十分之一。

  公开数据显示,截止今年5月初,支付宝的用户数达到8000万,而年内很快就将突破1亿。

  由于支付宝具有成熟的技术平台,又有较高的信誉度,知名度,也拥有较大的用户数量,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航空公司“雷声大,雨点小”营销弊病,同时,雄厚的资金垫付能力,也就避免了用户依赖银行结算得复杂手续,所以,无论对航空公司还是对消费者都具有较大的诱惑力。

  最后要强调的是,在我国不仅仅是航空公司“舍近求远,送票上门”,在铁路旅游电信等行业也存在这个现象,航空业可能是势力最雄厚的代表。航空机票业要真正实现网上直销网上支付,依赖的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支付渠道和途径,最关键的是有习惯网上消费和支付的用户群。支付宝的进入,解决了部分支付的瓶颈,无可争议地把这个产业向前推进了一步。但是,真正让“送票上门“的现象消失,需要航空公司的努力,也需要以支付报为首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不断地完善系统,逐步转变消费者的观念。

  相关阅读  2.53亿网民也养不大一个电子商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