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职场故事IT/科技记者跳舞范长江博客 |
分类: 媒体岁月 |
八年抗战,做记者真的不如跳舞
文/毛启盈
200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关于确定“记者节”具体日期的请示》,同意将中国记协的成立日11月8日定为记者节。就在那一年,我很幸运地地成为一名都市报的记者,也很幸运地和报社的领导愉快渡过了第一个记者节。回眸八年新闻历程,思绪万千。把酒临风,舞曲响起。
首先,新闻记者“做官论” 可能会误入歧途。进入报社的第一年作记者就带实习生,第二年可能就是首席记者,第三年可能就是新闻部副主任,到了第四年可能就是副总编甚至总编辑,这种现象存在,但是很少,大多人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做着具体的采访工作。要熬夜写稿子,要饿肚子跑山路,要到危险的地方去体验,所以想做官的人最好不要进报社,甚少不要进靠资历排辈份的报社。然而,我们很多记者都是糊糊涂涂进了报社,而且在不同的时期做出了选择:要么做官,要么离开。
其次,新闻记者“赚大钱娶美女”也是一种不可靠的论调。很多大学老师都给学生灌输一种思想,就是做“风光”的事业,才能赚大钱娶美女,而新闻记者就是很风光的了。今天有媒体报道有七成的网民想做记者,可能是受这个观念的影响。目前的记者收入在各种职业中只能算个中等水平。所以才有“中国的财经记者像vc,那里有机会就往那里去”的悲哀。晚婚甚至不婚,成了记者的代名词。
最后,新闻记者是已经不是无冕之王,而是普普通通的工作者。信息不发达的年代,新闻纸当为最贵,记者的权威性当为最高。而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封闭性几乎完全打破,普通的人也能在网上传递一个大事件,因此新闻记者的神圣性大打折扣。
以上的种种原因,导致记者节从诞生的那一天起,虽然意义重大,但是在社会中反响平平。
虽然,记者节像护士节、教师节一样,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但是,记者节的神圣性和在影响力和护士节、教师节无法比拟。在繁华的都市中,除了看到一些商业酒店的广告标语打折优惠记者外,便是有关领导的颁奖视察,对于记者的新闻源头:平凡的老百姓,和往常没有什么区别。
然而,每天几乎有成千上万的记者奔波在各条战线上,芸芸众生,花自飘落水自流,没有一个让百姓记住的明星记者,更没有一个“范长江”式的精神领袖,这才是记者节悲凉的原因。
来点热闹吧,舞曲响起来,做记者真的不如跳舞!
相关链结 西班牙95岁奶奶写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