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邱景华
邱景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45
  • 关注人气:1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艾青的《旷野》

(2011-08-14 21:24:39)
标签:

艾青

旷野

经典

杂谈

分类: 文本细读
艾青的《旷野》,我不知读了多少遍,越多越觉得有味,这才是真正大师的独创。
当下,自称为“大师”的写手太多了,但细看都是有“大师的脸”,却没有大作。我觉得,这些写手最需做的就是对新诗经典的深入研究,弄清大师所达到的高度。但真正下苦工夫的人太少了,因为没有读过几个大师的经典,心中自然没有大师的标准。所以,写几首小诗,就以为是大师。
作为20世纪新诗的经典,《旷野》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的。

《旷野》这批脱离抗战题材的“田园诗“发表后,以其高超的艺术和独创性,在当年就得到了黄药眠、欧阳了凡等批评家的喜爱。到了新时期,由于不再置身于抗战的环境,《旷野》的艺术成就,更是得到研究者们的好评。如牛汉在选编《艾青名作欣赏》,就选了相当数量的“田园诗”,并得到晚年艾青的首肯。蓝棣之在谈到以《旷野》为代表的“景物诗”时,这样写道:“我经常拿起这些诗来诵读,总想弄清楚这些非常容易写得枯燥的题目和对象,怎么转化成了百读不厌的艺术形象。”骆寒超这样评价:“这一批田园诗,就艺术质量来说是很高的,像《旷野》、《土地》、《冬天的沼泽》、《青色的池沼》等,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诗歌中的精品,其审美感染力今天看来,不仅没有减弱,且有强化起来之势。”

评价最高的是彭燕郊,他认为:“1940年前后,他在湖南新宁师范写了一部诗集叫《旷野》。写的是农村生活,很美。他自己不太看重这部诗集,我却认为这是一部很好的诗集,如果他能按《旷野》的路子写下去,那一定是世界著名诗人。”

可见,长诗《旷野》的艺术价值,还远未被诗界所认识。21世纪新诗史上,还没有看到有一首长诗,像《旷野》这样,在画与诗的创造性融合上,达到一个艺术的极致。在艾青漫长的创作史上,《旷野》也是独一无二的。虽然在这之后,他在四川还创作了《旷野》(又一章),但在艺术上属于情境诗。《旷野》虽然是长达128行的长诗,但在艺术上达到了完美的程度,具有一种没有杂质的纯净。艾青诗歌所特有的朴素、明快和简洁,也在《旷野》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
如今,七十年过去,《旷野》还像一颗明珠,闪耀着光芒。
 
薄雾在迷蒙着旷野啊…
 
看不见远方——
看不见往日在晴空下的
天边的松林,
和在松林后面的
迎着阳光发闪的白垩岩了;
前面只隐现着
一条渐渐模糊的
灰黄而曲折的道路,
和道路两旁的
乌暗而枯干的田亩……
田亩已荒芜了——
 
狼藉着犁翻了的土块,
与枯死的野草,
与杂在野草里的
腐烂了的禾根;
在广大的灰白里呈露出的
到处是一片土黄,暗赭,
与焦茶的颜色的混合啊…
——只有几畦萝卜,菜蔬
以披着白霜的
稀疏的绿色,
点缀着
这平凡,单调,简陋
与卑微的田野。
 
那些池沼毗连着,
为了久旱
积水快要枯涸了;
不透明的白光里
弯曲着几条淡褐色的
不整齐的堤岸;
往日翠茂的
水草和荷叶
早已沉淀在水底了;
留下的一些
枯萎而弯曲的枝杆,
呆然站立在
从池面徐缓地升起的水蒸气里……
 
山坡横陈在前面,
路转上了山坡,
并且随着它的起伏
而向下面的疏林隐没……
山坡上,
灰黄的道路的两旁,
感到阴暗而忧虑的
只是一些散乱的墓堆,
和快要被湮埋了的
黑色的石碑埃
一切都这样地
静止,寒冷,而显得寂寞……
 
灰黄而曲折的道路啊!
人们走着,走着,
向着不同的方向,
却好像永远被同一的影子引导着,
结束在同一的命运里;
在无止的劳困与饥寒的前面
等待着的是灾难、疾病与死亡——
彷徨在旷野上的人们
谁曾有过快活呢?
 
然而
冬天的旷野
是我所亲切的——
在冷彻肌骨的寒霜上,
我走过那些不平的田塍,
荒芜的池沼的边岸,
和褐色阴暗的山坡,
步伐是如此沉重,直至感到困厄
——像一头耕完了土地
带着倦怠归去的老牛一样……
 
而雾啊——
灰白而混浊,
茫然而莫测,
它在我的前面
以一根比一根更暗淡的
电杆与电线,
向我展开了
无限的广阔与深邃……
 
你悲哀而旷达,
辛苦而又贫困的旷野啊…
 
没有什么声音,
一切都好像被雾窒息了;
只在那边
看不清的灌木丛里,
传出了一片
畏慑于严寒的
抖索着毛羽的
鸟雀的聒噪……
 
在那芦蒿和荆棘所编的篱围里
几间小屋挤聚着——
它们都一样地
以墙边柴木的凌乱,
与竹竿上垂挂的褴褛,
叹息着
徒然而无终止的勤劳;
又以凝霜的树皮盖的屋背上
无力地混合在雾里的炊烟,
描画了
不可逃避的贫穷……
人们在那些小屋里
过的是怎样惨淡的日子啊…
生活的阴影覆盖着他们……
那里好像永远没有白日似的,
他们和家畜呼吸在一起,
——他们的床榻也像畜棚啊;
而那些破烂的被絮,
就像一堆泥土一样的
灰暗而又坚硬碍…
 
而寒冷与饥饿,
愚蠢与迷信啊,
就在那些小屋里
强硬地盘踞着……
 
农人从雾里
挑起篾箩走来,
蔑箩里只有几束葱和蒜;
他的毡帽已破烂不堪了,
他的脸像他的衣服一样污秽,
他的冻裂了皮肤的手
插在腰束里,
他的赤着的脚
踏着凝霜的道路,
他无声地
带着扁担所发出的微响,
慢慢地
在蒙着雾的前面消失……
 
旷野啊——
你将永远忧虑而容忍
不平而又缄默么?
 
薄雾在迷蒙着旷野啊…
 
  1940年1月3日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