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交易回顾
本周市场在上周周K线射击之星的基础上,继续延续宽幅震荡格局。两市分别以5208.32点和17473.23点开盘,探低5025.34点和16944.11点,摸高5395.04点和18213.92点,最终两市分别以5312.18点和18213.71点报收,沪市收吊线小阳,深市收,深市收下影中阳。具体五个交易日情况:周一,上海本地股全面活跃,汽车板块、旅游板快挟周五强势余威早盘继续坚挺,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小市值品种推动股指,供水供气反复走强,运输物流大面积活跃;周二,有色、煤炭、航空表现略强,指标股全线走软,红盘个股基本为资产重组、前期滞涨品种占据;周三,少数煤炭和电力品种保持强势,稀缺资源、有色金属、运输物流有反弹趋势,券商和参股券商品种有一定的活跃;周四,煤炭、钢铁、资源类板块表现略强,金融类个股、房地产板块有一定的企稳迹象;周五,基本为钢铁、煤炭、有色等资源类个股和二线蓝筹品种及资产重组预期的个股占据,个股涨跌比6:3,涨停家数约为55家,个股继续保持活跃。本周关键词:政策预期调控,两市先抑后扬。
消息面上:对本周影响比较大的分别有,统计局公布8月经济运行数据,CPI达到近年来创记录的6.5%;财政部公开向市场发行2000亿特种国债收缩流动性;证监会召开风险教育座谈会,直指风险教育的推广;周五18:00时,央行同时上调存贷款利率0.27个百分点(近期首次存贷款上调比例一致)。
二、下周操作建议
央行年内第五次加息后,相信为数众多的投资者更关心的是下周一的大盘走势,而不是说频繁加息、提高银行准备金率给宏观经济会带来如何的影响。从长期看,频繁加息和提高银行准备金率,对控制证券市场的流动性作用有限,能否遏止投资快速反弹、出口脉冲放大、农副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实践证明医不对路,或言之治标不治本。尽管官员、专家信誓旦旦,但收效甚微,一句话,在上述调控方面,有作为总比不作为要强。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上,还是执行一定的国家计划统筹的市场化调节为佳,并启动一定的预警机制,建立和完善国家战略储备,以应不时之需,应成为一种制度和预案;否则,完全归咎于市场化的初级调节,不闻不问,事前拍胸脯、事后拍脑门还会反复重演。
回到市场,在上周二和周三,市场因国家统计局公布敏感数据,沪市完成了330点的震荡,对于周五的加息,应该说是已有一定的预期消化。特别是在周五午盘后,两市成交放大有限,一是说明央行的加息消息封锁严密,二是表明市场主力在前期已做过准备,有备而战。
具体到周一盘面,一定的低开是几成定局的,上周二以来,在博客中一直提示投资者,周五前震荡反弹暂可延续、周末注意政策调控预期与连续反弹的获利回吐压力,相信在周五逢高减出一部分仓位的投资者,在周一有了宝贵的资金可以逢低补仓或介入潜力股的机会。
近期,也就是在10月9日前,急跌缓升、反复震荡,将构成市场的风景线,对应的操作思路,除了把握基金投资者的重仓品种轮动方式外,在其它主力品种的布局上,抓好人民币长期升值、节能减排、通货膨胀等相应的品种的炒作,相信在9月份有一定的获利预期。从8月下旬起,热点轮动加块,行情瞬息万变,相信多数投资者已经从以前的中线捂“股”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并在灵活仓位、止赢止损的切实体验中丰富了自己的技术操作;如果继续认死理的,随着赚指数赔钱、赔指数赚钱的效应的延续,只不过又多一些不知不觉的唐僧肉而已。无论何时何地,损失的只是你的不恰当思路和操作方法。
总言之,加息是好事,毕竟在10月上旬前继续使用鸡肋利率政策调控的风险已经不大。证券市场的流动性,主要以是否有赚钱效应而流动,缺失了这个,你就是把利息税调高到100%、把利息减至票面利率为零,也不会有人把资金投入证券市场。这个才是证券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实质!
三、应该关注的行业和个股
延续上述判断,在央行第五次加息后,基金重仓品种中的调整基本到位的金融、地产品种可纳入视野,滞涨的二线蓝筹品种也可给予一定的关注;其它市场主力的节能减排、消费及消费升级品种在国家政策导向和通货膨胀预期下,也会有一定的养眼表现。
个股推荐:600606,600724,600119,600889;000752,000798,000705,000615。短中线逢低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