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回顾
本周承接上周五探低单日反转,两市分别以3809.67点和12519.61点开盘,探低3782.73点和12516,52点,摸高3935.51点和12956.71,最终以3914.10点和12816.42点报收小阳。本周的两个关键词,一是蓄势,二是缩量。前者针对沪60日均线而言,基本全周围绕60日均线下方做整理;后者反映两市成交量逐日萎缩,与此对应的是,指数震荡走高。
从盘面看,周一,延续上周五的走势,金融(主要是保险和中等市值银行品种)、汽车蓝筹领衔指数,超跌增赢个股此起彼伏;周二,权重发力,个股分化下跌;周三,地产、煤炭领涨,有色金属回暖;周四,金融、地产保持强势,个股涨跌互现;周五,保险、中等市值银行品种再次强势,机械、酿酒、医药略有活跃,个股涨跌比倒挂,市场无心恋战。
消息面上,有国资委国有股减持系列指引,以及证监会重新开闸新基金审批的利好消息,前者对当前的大小非减持和压力国有股权的转让规范,给市场吃了一剂定心丸,后者说明管理层对前期的非理性下跌有一定的扶市作用。周中后,市场对国家统计局、央行的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和金融报告有一定猜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短线做多的热情。
二、下周预测兼谈一些近期的操作思路
从现有掌握的情况看,上半年的经济局部过热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预计CPI将突破4大关,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外贸顺差继续突击扩大,仍有引发政策连锁组合调控的必要;央行的数据显示,储蓄搬家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反映证券市场资金面的新开户数低位徘徊,将在7月面临市场资金短期枯竭的困难。综上,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相关数据后,展开政策组合调控的可能性大。(就是继续控制资本流动性风险的加息、提高准备金率,降低或取消利息税,发行一部分特种国债)。
虽说,经济学家一致认为,目前政策调控不是针对证券市场的,但组合使用,对证券市场的资金流入,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前期调整印花税、组建QDII、红筹回归、加大扩容力度、查处违规资金,对市场资金操作的力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打击和抽离、遏制。尤其在目前市场信心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时候,用多大的力度调控,能否配合一些改善市场资金面、提振市场信心的利好做配合(如单边收取或降低印花税、继续审批和开放基金组建、增加QFII额度等),都反映了管理层对市场定位、发展的扶持态度。
从时间点位看,7月19日是政策调控的敏感时间点位,不出意外的话,会有一些调控措施出现。在此之前,继续维持本周缩量震荡的格局为主。投资者可在16、17日择高适当控制仓位,在政策调控的靴子放下后,再做补仓回避系统性风险。本周的成交量不断萎缩,除了市场信心没有完全恢复外,也与部分基金高位减仓、其余市场主力的观望政策预期有关,调控措施出台后,这部分观望的资金有希望加入市场,并带来一定的短期“繁荣”表现。不排除先上后下,突破4000点的压制,挺进政策敏感区域。
从后市的热点方面看,金融(保险、银行中等市值品种)、地产、机械、环保、医药、新能源(关注太阳能之外的其它能源产品)有望持续活跃,这些既反映了人民币长期升值的预期,也折射了一定的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可以引起适当的关注。在具体的操作上,短期仍以超跌、增赢两条主线为主。在操作思路上,摈弃一些中长线持有的思维,把注意力放在短线加减仓减亏增赢上来,8月份,还有一定的股指期货的预期,在大的时间段来看,3400点仍为今后的箱底位置,如果是中期下破,也只可能是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后,同时是假突破的可能性大。
三、个股推荐
600640,600558;000570,000421。列入短线关注。具体在介入时机上,要防备7月19日的政策调控预期。两种方法,一是周初如有低吸机会,择逢低先建底仓,仓位不高于30%,周三之前继续择高控制仓位。二是索性等待政策预期落实当日的逢低介入,仓位可在50%左右。同样的,按照清泉系列技术点评的“逢低吸纳”和“买卖时间选择”的方法,分仓进行。脱离成本区之前,列止损;上扬之后,列止赢。
加载中,请稍候......